1、公元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者,历史上称他为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下列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A. 唐玄宗荒废朝政 B. 发生了严重灾荒
C. 节度使权力鼓胀 D.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宋代手工业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叙述能体现其发展的有( )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 ②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③景德镇是宋代著名的瓷都 ④造船业发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
A.江宁
B.松江
C.无锡
D.北京
5、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舟与水是因果关系
B.认识总结前代灭亡的教训
C.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D.看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6、清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
A. 散文 B. 杂剧
C. 诗词 D. 小说
7、明朝商业发展繁荣,以下属于明朝商业繁荣表现的是
A.出现纸币“交子” B.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C.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D.出现区域性的商帮
8、小明在复习了中国古代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
B.青瓷、白瓷、唐三彩都是唐朝著名的陶瓷器
C.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D.鉴真作为遣唐使是中日交流的卓越代表
9、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如下图,“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 B.蕃坊 C.广州十三行 D.市舶司
11、“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其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A.统治十分残暴
B.洛阳盛产粮食
C.横征暴敛无度
D.社会经济发展
13、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隋炀帝杨广的餐桌上有玉米炖排骨和炒土豆丝 B.唐朝时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14、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是谁主持开凿的( )
A. 沈括 B. 郭守敬 C. 毕昇 D. 隋炀帝
15、电影《锦衣卫》描述了锦衣卫的所作所为:直接领旨(圣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屠杀文武大臣,镇压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锦衣卫的设立是在谁统治时期?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16、“宋太祖在宫中立碑,告诚后代君主勿杀文臣,此祖训亦大致为后世嗣君所遵从。但宋朝对军人的态度则相反。朝廷为防止士兵逃逸,在士兵脸上或手背刺字以为标记。”材料所述与以下哪一政策有关( )
A.分化事权 B.限制皇权 C.重文轻武 D.八股取士
17、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的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8、戚继光以诗明志:“遥知岛夷浮天际,未敢忘危负中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A.台湾被殖民者侵占
B.南海地区出现危机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9、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20、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开凿大运河 C. 遣唐使 D. 遣唐使来华
21、(1)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____。
(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3)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_____。
(4)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他的______是一部到今仍“感天动地”的伟大作品。
(5)清代的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的是曹雪芹的_____。
22、________时,毕昇发明了________,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北宋时,制成了________,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3、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_____,监视并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4、__________是抗倭名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发了他的情怀和抱负。郑成功领导人们从__________人手里收复台湾。
25、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________的制度。
26、要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资料是__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2)唐朝时的国际性的大都会是:
(3)宋代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4)唐朝时期去天竺取经的僧人是:
(5)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的朝代是:
28、________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朽的趋势。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中期以后_________、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29、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进,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________、孔尚任的________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0、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__。
31、连线题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建立下列政权的少数民族
(1)辽_______
(2)西夏_______
(3)金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 废丞相,设三司;罢中书,分六部;设内阁,权强化。
材料三: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三中的制度或机构分别是由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置的?
(3)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