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C.《台阶》的作者李森祥,这篇小说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2、请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B.《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唐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儿女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
B.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黑川雅之去过广州的陈家祠,该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他叹为观止。
C.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站果那次竟成了诀别,这一点一直让他感到痛心遗憾。
D.民族英雄那种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絮说(xù) 掳去(lǔ) 粗拙(zhuō)
B.疮疤(chuāng) 霹雳(pì) 憎恨(zèng) 惶急(huáng)
C.孤孀(shuāng) 诘问(jié) 惧惮(dàn) 疏懒(sū)
D.震悚(sǒng) 哀悼(dào) 厌恶(wù) 辟谣(bì)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低头听着老师的教诲,表面虽默不作声,心里却不以为然。
B.紧张的红歌比赛结束后,大家如释重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C.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很曲折,结局耐人寻味。
D.漫步在风景如画的濂溪河畔,我们心旷神怡,不禁付之一笑。
6、“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
A. 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 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 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 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保证他听不到我唱,我是张嘴但是没有声音的,而且我还蒙着被子,他怎么能听到呢?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心有灵犀。
B.这个相声节目实在幽默风趣,我一边听一边忍俊不禁。
C.我曾多次提醒要注意安全生产,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D.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众人广坐,群众的力量却是不能忽视的。
8、阅读下列文言和古诗,按要求答题。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下列加点字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义项。
①采稆负贩(负:①违背;背弃,②负担;承担。③蒙受;遭受,④背。)我选
②或问“三余”之意(或:①有的;有的人;有的事。②有时。③或者;或许,④又。)我选
③当以“三余”(当:①对着;面对。②应当;应该。③要;将要;就要,抵敌;④抵挡。)我选
④即更刮目相待(更:①更加;愈加。②交替;交互。③另;另外。④古时夜间计时单位。)我选
【2】断句与翻译
①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请用“/”给此句断句,限断两处)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
【3】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3)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
(4)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5)《爱莲说》中可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不容易被不良环境污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约客》描写诗人寂寞无聊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的躺椅
①爸爸的躺椅是个老古董了。躺椅是古铜色的,由于常刷桐油保护,加之年深月久,汗水的浸润,肌肤的摩挲,变得油光水滑,亮可鉴人。爸爸年轻时有一手好木匠手艺,他打的方桌、板凳,四平八稳、严榫合缝。打造躺椅时,爸爸选用上好的竹片,用细麻绳穿起来,两边的扶手上打上三个小孔,扶手下面有一根活动的小圆棍,根据需要小圆棍可插入不同的小孔,以此牵扯着躺椅背靠的部分,直到身体躺舒适为止,使用方便,收放自如。
②我家老房子拆迁前,住的棚户板房只有9平方米,是标准的“鸽子笼”。每到夏天,房子热得像个蒸笼,夜晚是不能睡人的。那时候四面透风的板房也无法用空调,只要不是下雨天,家家户户就把床板或者门板卸下来拿到马路边搁起来睡觉。爸爸的一对躺椅,就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爸爸在环卫所工作,那时他常常随装运粪便的运输船下乡。每次他出差回来,冲个凉,喝上两盅老酒,吃罢饭,和我并排仰卧在躺椅上,给我讲些外面的所见所闻,然后便怡然自得地呼呼大睡,这是他最奢侈的事情。隔壁的二呆子,家里人多,他只能睡在两条拼在一起的长凳上,常常从睡梦中掉下来。有时我躺在躺椅上,惬意地舒展四肢,仰望着满天星斗,露出得意的神色,他可羡慕我了。1965年8月,我支边去了新疆,后来,夏天回沪探亲,晚上也常常是在爸爸的躺椅上悄然入睡的。
③1996年,我家的老房子拆迁了,爸爸一个人也分了一间三楼的一居室。搬家时,我和妹妹都说,爸爸房间装了空调,房子又小,这躺椅就处理了吧,扔了或者卖给家具收购店。爸爸一脸的不悦,说:“这躺椅跟了我一辈子,说不要就不要啦,包起来带走!”语气十分坚决。于是,我们只得擦拭干净,用报纸严严实实地包裹好随车拉走。后来,这对躺椅在爸爸的厕所间一“躺”就是十几年。有几次打扫卫生时,每每提到处理躺椅的事,爸爸总是板着个脸,冷冷地说:“放着,放着,碍你们什么事了?”有一次,二呆子碰到我妹妹,问起爸爸的躺椅,听说还在,就说40块钱卖给他算了。二呆子做生意发了财,买了三室两厅的房子,又开起了小车。妹妹把这事告诉爸爸,爸爸一听脸都气得变了色,没好气地说:“他的钱值钱,他给我4000块我都不给他。”
④一天,爸爸让我和妹妹擦洗这对躺椅。问他原因,他挥了挥手:“你们只管搞干净。”直到我们俩把两个躺椅擦洗得光洁如新,爸爸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前些天傍晚,他站在过道的窗前,看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围在门前的一个小方桌上吃晚饭。天热,全家晚上就坐门口纳凉,小女孩已经趴在妈妈腿上睡着了。他一连观察过几天。爸爸说,这是一家外地来上海打工的,听口音是安徽人。他们租的房子小,没有装空调,这样的大热天,这对躺椅他们用得着,就给他们吧。爸爸让我们用个妥善的方法“送”出去,别让人家为难。
⑤我和妹妹在过道的窗前望去,正巧看见对面那家女主人出来坐在门前择菜,就一人拿一把躺椅走下楼。垃圾站在住宅楼东头路边,离她家很近,我们正好要经过她家门前。到了她家门口,我和妹妹故意停下来歇息。这时,那女主人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把两个躺椅靠在垃圾站的墙角。这时,我们注意到四周没有其他人,就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小区外面的小店买了些酱油、味精之类才回家。走到拐角处,一眼就看见那两个躺椅,正斜靠在那家门外水池边的墙上,女主人已进屋做饭了。
⑥我们的做法,爸爸十分满意,午饭也吃得很开心。饭毕,即午睡,他也不留我们,只嘱咐我们走时关好煤气锁好门。等我们悄悄收拾妥当离开时,爸爸已鼾声大作。我想,这时爸爸是不是又像当年躺在他的躺椅上一样,正心满意足地做他的好梦呢。
【1】文章为什么以“爸爸的躺椅”为标题?
【2】爸爸的躺椅十几年不用,为什么也舍不得扔?
【3】文中两处描写二呆子的相关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中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規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輩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 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表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先生雪中送炭,我们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表现了杨绛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2】第⑤-⑧段中,(1)作者写了两件事,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上述两件事,作者写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详写后一件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本内容回答)
【3】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B.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谦恭低调
C.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D.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无私奉献
12、以《何必如此复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