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战栗lì 恶劣liè 姗姗shān来迟
B. 泅qiú水 阴霾lí 毛骨悚sǒng然
C. 厄è运 吞噬shì 海市蜃shèn楼
D. 凛lǐn冽 盘盂yú 冻饿之虞yú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壳(qiào) 选聘(pìn) 可汗(kě) 气冲斗牛(dòu)
B. 咀嚼(jué) 咳嗽(sòu) 伛偻(yǔ) 九曲连环(qū)
C. 骷髅(lóu) 掺和(huo) 澎湃(péng pài) 兀兀穷年(wù)
D. 矗立(chù) 哺育(pǔ) 惶恐(huáng kǒng)鞠躬尽瘁(cuì)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稀少) 兽铤亡群(疾走)
B.策勋十二转(转动) 仰之弥高(更加)
C.死而后已(停止) 燕然勒功(刻石记功)
D.迥乎不同(差得远) 警报迭起(屡次)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B.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C. 《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D. 《己亥杂诗》一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层层叠叠的宅院,像迷宫一样交织和连接,殷实而不嚣张。
②婺源的民宅中,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③这个宅院所有的屋宇,都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儒雅之美。
④如一个叫李坑的村庄,气势恢宏的官宅和雕梁画栋的商宅不胜枚举。
⑤看似不起眼的一扇小门,跨进门槛,才发现闯入的是明代某位尚书的客厅。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②⑤④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②⑤④③①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òu)鸟 鲜(xiǎn)为人知
B. 泯(mǐ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 炽(zhì)痛 谰(lán)语 重荷(hé) 妇孺(rú)皆知
D. 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迥(jiǒng)乎不同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一个学期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深厚了。
B.看到贾玲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天府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D.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8、阅读《孙权劝学》,回答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标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①辞: ②涉猎: ③及: ④才略: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吕蒙虽然“军中多务”,但最后依然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5)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陈 焱
①“你长大了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么实现理想呢?
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奠定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务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 。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给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有删改。作者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实现理想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B.赤子之心能赋予我们奠定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C.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只需要保持兴趣与激情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D.年轻人应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理想”比喻化,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观点。
B.第①段中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了悬念,运用反问,引出了下文。
C.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引用了孟子的话,突出“务实合作”对有大成就者的重要性.
D.第⑤段的横线上可以补充这样一个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
【3】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文中哪一位“好友”对你实现理想最重要。
11、课外类文阅读
莫言的清醒 陈鲁民
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之前,在对莫言获奖传言飞扬的时候,莫言一直低调回应。获奖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说不激动那是在装蒜,心里还是高兴的,但也就是高兴。”“很快就会过去,自己不要当作怎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头脑清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热爱这块土地,感谢父老乡亲。”
②莫言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就曾说过,希望“10分钟就忘掉获奖这件事”。因为他深知,“得奖之后就会有各种好评和赞誉,要是没有定力,就容易头脑发昏,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我就想快点忘记这件事,让自己轻装上阵。”“忘掉所有的奖项是所有作家最高的选择。”这不是他故作姿态的矫情,而恰恰是一种理智与清醒。
③说到这里,我想到居里夫人,她获得过包括两度诺贝尔奖的许多荣誉,但她都看得很淡,是不是“10分钟就忘掉”不敢说,但有一个故事说明了她对待荣誉的态度。朋友来做客,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玩一枚奖章,忙问:“夫人,你应该知道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怎么能把它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④的确,获奖是令人高兴的事,你有理由“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日看遍长安花”,但切勿沉溺其中,乐不思蜀。过分陶醉,会侵蚀你的斗志,涣散你的精神,模糊你的视线,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的人生高度可能就此无法超越。
⑤牛顿的功绩无与伦比,但遗憾的是,晚年,他也被荣誉迷住了双眼,沉醉于鲜花掌声美酒佳肴中,终止了科学探索的历程。60岁后,他开始频繁出入各种宴会,接受各种称号,佩戴各种勋章,担任各种职务,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到制币局局长,还忙于与科学界的其他头面人物争权夺利。结果,在他人生的最后24年里,他几乎毫无建树。
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获奖的科学家、演员,获得过金牌的运动员,因为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忙于应酬,结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或被淘汰出局,或被边缘化,黯然失色,很快就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天际转瞬即逝的流星。
⑦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绑上黄金,它还能高飞吗?”荣誉与奖励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得到它,也为得到它而欣慰,但绝不能当成沉重包袱背起来,背上它会迟滞我们攀登的脚步。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作者为什么从莫言两度获奖的感言写起?
【3】文章第③⑤两段分别列举居里夫人和牛顿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你对莫言的“清醒”的理解。
12、阅读文字后,写一篇作文
品味生活,成长的快乐多了一些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四季的轮回多了一些感悟,难忘的瞬间多了一些幸福……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字迹清秀,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