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时候,年是一种翘首渴盼的念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爆竹,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境。”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个句子中加点词是语气助词。
C.“睡得很好”“我的铃铛”“布置作业”“增强感染力”这四个短语依次是补充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D.古代把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称为“铭”,后来成为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纷纷扬扬的雪地里,一个小女孩兴高采烈地在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B. 美术课上,王老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常常指手画脚的精心指导。
C. 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形象。
D. 认真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沿河走”“向我点头”“最显眼”,三个加点的词分别是动词、介词、副词。
B. “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句中“而且”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C. “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句中“了”“的”分别是是动态助词和结构助词。
D. “改革开放”“生日礼物”“外国朋友”三个都是偏正短语。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无丝竹之乱耳
C.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 濯清涟而不妖
5、在“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小明和同学们观看了戏曲表演。下面是四位同学写的感受,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昆曲细腻温婉,幽远高洁。精致的唱腔柔柔响起,恰若空谷幽兰,萦绕耳畔、心间。
B. 秦腔高昂激越、强烈急促。演员扯开嗓子大声吼,能把人的三魂七魄都摄了去。
C. 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虚拟性的表演,可以把白天演绎为黑夜,也可以把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面旗子当作是千军万马。
D. 越剧唯美淡雅,极具灵秀之气,流传最广。她像是一位浓妆艳抹的美妇人,行走在大江南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他有时间就追着老师请教,同学们都说他真是不耻下问。
B.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干起活来真带劲。
C.张华这一番话,让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母亲多次提醒他要注意交通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德州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B. 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李阳告诉徐磊,睡前看电视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眠。
C. 陈更四年磨砺,终于获得第四届《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这缘于她痴迷古典诗词,多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D. 4月30日,德州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授予王金红等30名同志“德州工匠”。
8、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较。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宽尝行 尝:曾经
B.叩头谢曰 谢:道谢
C.乃徐言曰 徐:缓缓地
D.其性度如此 度:气量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B.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C.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D.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丢了牛的人,认为刘宽驾车的牛是自己的。
B.认牛者觉得自己愧对刘宽,愿意到刘宽住处领受刑罚。
C.州里的人都很佩服刘宽不跟认牛者计较。
D.刘宽的夫人故意让婢女弄脏了刘宽的朝服。
9、根据原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
(3)____________ , 明月来相照 。
(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
(6)《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生活的艰苦侧面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丁香赋
张福海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③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④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⑤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⑥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⑦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⑧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⑨“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⑽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⑾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⑿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⒀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⒁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⒂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⒃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⒄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联系全文,说说哈尔滨人为什么喜欢丁香花?请分条概括。
【2】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4】从全文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盛夏莲塘
①亭台碧水之畔,莲以湖光为镜,朝露中粉面含春,轻舒玉臂,细挽清风临水梳妆。波光粼动时,秀目微倾,香唇欲启,谛听游鱼浅水低吟的神韵。而她,植根于深泥之中,浮身在绿水之间,含而不露,艳而不妖,甘于寂寞,洁身自好的品性,激起我心间曼妙的神思……
②我无限怀念故乡的莲塘。那里河渠纵横,池塘、湖泊点缀其间。点点莲荷在风中摇曳生姿,绿肥红瘦、风姿雨韵,在雨打莲塘的傍晚,残荷伏雨隐忍的美,总是摄人心魄,不忍触碰,让人心生怜爱之情。
③当木叶葳蕤、绿草盈窗的时节。当你把目光投向大片莲塘,刹那间,你会看到一片翠黄、碧绿的叶盖,脸挨着脸、肩并着肩,在阳光下慎重地舒展着花和叶。那一根根中通外直的叶杆,撑着一顶顶小圆伞,似乎在踮着脚尖互相比试高低。蓦地一阵风吹来,碧盘叮当,碧珠滚玉盘似的撒开,把晨露化作点点流韵,在阳光下洒满。而那枝枝错落的莲花,披着粉红、洁白的衣装,摇曳成一曲舒缓的江南小调,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用青春的亮丽、少女的情怀,装点出湖光山色,描绘成阡陌田畴。
④想起莲塘,我便想起少年时代编织的童趣。几个莲塘边戏水的少年,坐着一只大木盆似的小船,钻进莲花丛中,摘个莲蓬,剥出莲子,你一颗,我一颗塞进嘴里,咀嚼着那年青葱的时光。已经不记得是哪个顽皮的少年,采得塘中那朵最艳丽的莲花,回头塞在妹妹手里,让她扮成出嫁的新娘,几个调皮捣蛋的男孩鼓着腮帮,将折断的莲杆吹成嘀嗒作响的唢呐,每人头上戴一顶莲叶的盖帽,一路欢呼雀跃,装扮成送亲的队伍,喧闹着走过故乡青石铺就的老街。
⑤往日美好的念想流溢在指尖,回转身时,那些经年的往事早已随水溯远。
⑥长大后,我告别了故乡,不能再和朝夕相处的莲塘为伴。即使偶尔在城市的公园里与莲邂逅,也只能做短暂相视,心中对于莲的念想,转瞬又被繁忙的脚步覆盖。我未能远离尘世,莲却能独处一隅,清心脱俗,把心中的柔情默默献给碧水清风,献给那一潭静水深泥。
⑦最近,我又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重新面对那一片久违的莲塘,脑子里倏忽跳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传颂千古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梦影交叠,少年时候的心曲在心间回荡,莲影如曲,摇曳成歌,重新带我回到多年以前,甚至多年以后……
⑧我在莲塘边久久徘徊,驻足沉思,深深吮吸着风中送来的阵阵莲花香。抬眼深望的瞬间,那碧池疏影中的莲花,在清晨的雨幕里,涤荡出一帘静美的舞姿……
【1】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莲含而不露,艳而不妖,甘于寂寞,洁身自好的品性,激起“我”的神思。
B.翠黄、碧绿的莲花,脸挨着脸、肩并着肩,摇曳成一曲舒缓的江南小调。
C.回忆少年童趣,流露出作者对莲、对伙伴、对故乡的美好念想。
D.引用杨万里的诗句,表达对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增添了文学色彩。
【2】作者对莲塘一往情深,请简要概括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莲塘的。
【3】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1)解释文章第⑧段“深深吮吸着风中送来的阵阵莲花香”中的加点词。
(2)你觉得第③段“蓦地一阵风吹来,碧盘叮当,碧珠滚玉盘似的撒开”这种表达的“创意”在哪?请赏析。
【4】文末写道“我在莲塘边久久徘徊,驻足沉思”,请合理想象,续写“我”的心理活动。
【5】阅读第②段及以下材料,同样是写“雨打莲”,说说作者与冰心有何不同心境?
材料: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选自冰心的《荷叶·母亲》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你做到过感恩吗?你对感恩是怎么看的?
请写下你那次感恩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或者写下你对感恩的思考,题目自拟,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