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其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开国大典
C.抗美援朝胜利
D.港澳回归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
B.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C.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A.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走向合作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4、如图,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建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 )
A.A B.B C.C D..D
5、河北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此处“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 计划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6、小说《上海的早晨》中,马慕韩对冯永祥说:“大家一同过渡到社会主义,决不会把你一人撂下。你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努点力,仍然吃得开的。”“为工商界的利益着想,我愿意做民族资产阶级的忠臣烈子,也不贪图个人的前途。”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开国大典
7、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杂剧形成于宋代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C.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D.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纪传体著作
9、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
10、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 )
A. 52个民族 B. 54个民族 C. 55个民族 D. 56个民族
11、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12、某中学准备举办新中国成就展。下图成就的取得( )
A.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C.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3、世界古代史上最大规模奴隶起义的领导者斯巴达克是一名出色的角斗士,他曾在下列哪一建筑物中与猛兽拼杀过
A.
B.
C.
D.
14、(中国共产党历史》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遇制,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也逐渐被国标社会普遍接受。”这个“有力武器”指
A.“一个中国”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15、1980年,一位去外出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这座城市,见证了它一夜崛起的神速,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一夜崛起”之城是( )
A. 上海 B. 珠海 C. 厦门 D. 深圳
16、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A. 建立新中国
B. 进行土地改革
C. 实施“一五”计划
D. 完成三大改造
17、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也是中国的创举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9、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九大
20、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建设经验
B.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C.朝鲜战争爆发
D.严重的自然灾害
21、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3、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中国梦内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民族振兴、人民_____;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27、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_____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9、“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________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现________,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基本方针:“________、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0、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1、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哪一年在哪次会议上颁布了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请举二例史实说明。
(3)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规定的总方针是什么?这一规定有什么意义?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3、“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什么道路?
(2)中共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确立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3)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指的是什么?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创新的根源是什么。
(2)请举两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创新。现代中国,农民实践创新的伟大举措是什么?
材料二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3)材料中这种创新的和平方法是什么?
材料三;
(4)材料三是中国共产党哪一创新理论实践的辉煌成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