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乐队演奏的乐曲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国际歌》
2、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5—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①是指抗美援朝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大庆油田的建成 B.胜利油田的建成
C.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 D.石油工业从无到有
5、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四项基本原则
C.“一国两制”构想
D.科学发展观
6、“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开放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D.建立经济特区
7、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注: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1950年六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干涉中国内政,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C. 尝试挑战美国的权威
D. 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9、“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A. 刘少奇
B. 毛泽东
C. 朱德
D. 周恩来
10、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地位在于( )
A.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B.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
11、下列哪位不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出现的杰出人物
A.邱少云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
12、下表说明了
1980年 |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1984年 |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
1985年 | 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88年 |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
1990年 | 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
1992年 |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
A.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
B.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人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3、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犯的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其中,“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的错误是指(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文化大革命”
14、1958年,“左”的错误开始泛滥的原因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③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小明同学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诺贝尔奖”、“青蒿素”等关键词,他最有可能搜索到
A. 钱学森 B. 杨利伟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16、结束了以《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的过渡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 《土地改革法》的制定
C.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1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
①该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斗争
⑤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18、表中为1954年3月至8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前征求意见数统计,说明该宪法( )
A.体现了土地改革的实施效果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
C.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彰显民主协商政治价值理念
19、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20、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1、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2、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每空,
(1)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012年,________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2013年,他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起来称为“________”。
(3)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24、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1999年11月,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
27、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8、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9、《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于哪年哪月哪日?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谁?《共同纲领》的颁布实施有何意义?
34、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依据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材料二:(下图)
(2)材料二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与探索中的哪些失误有关?
材料四:安徽风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种经济体制?
(5)回顾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