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等被评为20世纪感动中国“双百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优秀品质是
A.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B.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C.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D.油田会战,艰苦创业
2、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C.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3、1950年冬,作家魏巍随军到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歌颂的是
A.人民解放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4、如果要为如图历史事件配解说词,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我国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创造和具备的伟大精神包括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铁人精神 ⑤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6、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7、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阅后当即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后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广东放手
A.设立民族自治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分田包干到户
D.设立经济特区
8、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他回答道:“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A.农业互助组
B.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大包干
9、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现象是
①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②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③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④人们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是( )
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11、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的召开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此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 南京
B. 上海
C. 北平
D. 重庆
13、“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 ,把翻身
农奴的心儿照亮---------” 你认为下列什么事件能够说明“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A.南京的解放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香港,澳门回归
1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错误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5、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场会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里的“会议”指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6、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17、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罗盛教
18、“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首习近平总书记直抒胸臆、亲自填词的词作,深情描绘了一位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这位“好干部”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刘少奇
19、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高度赞扬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下列人物最适合享此赞誉的是( )
A.孔繁森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20、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 )
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在____召开,主要讨论____的问题。
22、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5、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6、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8、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9、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30、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_______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三个阶段。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列举甲所说的这场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2)请按照历史事件结束的时间先后把甲、乙、丙、丁排序。并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
32、学习了《中国历史》第四册,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那些?你敬佩的理由是什么?
33、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 。
(1)邓小平给农民带来了什么政策?材料横线上应填谁?他有什么突出贡献?
材料二 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2)说出谁被誉为“两弹元勋”,材料中这些成就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请结合实际举出这一时期科技创新影响我们生活的一个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