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下列对“一五”建设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A. 工业和农业并重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注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 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
2、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三大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4、新华社电:“2014年2月11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南京紫金饭店与台湾方面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这是自1949年两岸分离以来,两岸官方(首次)正式交流的开端,(它)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迎来新篇章。”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发生在上个世纪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台湾当局首次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②海峡两岸举行会谈达成“九二共识”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④两岸终于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5、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是:( )
A.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6、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火箭军发展历程的是
A.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B. 装备东风系列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C. 它成立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7、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8、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的人口比重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及人口、土地占有比重 | 1950年 | 1952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值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2 | 7.9 | 8.6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
9、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次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理解最恰当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让位给了袁世凯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10、“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中描述的战略行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政权垮台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 )
A. 开国大典 B.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农业
C. 重点发展轻工业 D. 重点发展商业
13、新中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农业合作社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4、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规章规定了党的行动指南,他们是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邓小平理论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⑤
1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观察下表,与1952年相比,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 |||||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A.抗日战争的结束
B.解放战争的结束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18、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
A. 平定“七国之乱” B. 颁布“推恩令”
C. 统一铸币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是( )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20、我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后,在两地分别建立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行省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 D.民族自治区
21、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22、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4、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7、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8、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29、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3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 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与基础。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导航。中共八大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过程中,我们有过失误与挫折。请举2例史实予以说明。
(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人是谁?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3、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在成立后继续并且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材料三 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近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近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距今多少年?
(2)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司令员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