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关雎》和《蒹葭》分别出自《诗经》中的《周南》和《秦风》。
C.《卖炭翁》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价钱夺走的故事,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现实。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仆先生追悼会上所做的一次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讲演。
2、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ān 蕴藻yùn
B. 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 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ū 霍然huò
D. 谐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历经五年的抢救保护和修复建设,无锡荡口古镇终于以优美的自然风光、________的水乡风情跃然于世。
(2)假期参观青羊宫,很多中国人都不认识神像、法器等,我不禁感慨,我们跟自己的传统文化之间的________太深了。
(3)扬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________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 淳朴 隔阂 丰富 B. 纯朴 隔阂 丰厚
C. 纯朴 隔离 丰厚 D. 淳朴 隔离 丰富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亦称“诗三百”。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采用赋、比、兴。《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
C.傅雷,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去世十几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
D.《社戏》选自《呐喊》,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5、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萋萋”和“萧萧”都和“草木”有关。“萋萋”是形容词在诗中表示“芦苇”的茂盛;“萧萧”是拟声词形容风吹草木所发出的声音,在诗中形容的是马嘶叫声。
B.“班”是会意字,古字形像以刀分玉,意为将玉一分为二,引申为“分离”。“班马”指离群的马,诗中借马的嘶鸣不忍离别来衬托人的惜别之情。
C.“白露为霜”到“白露为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两首诗都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离别的气氛。《蒹葭》借助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送友人》借落日依恋大地表现与友人的难舍难分。
【2】“浮云”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文化意象,比如(示例)“浮云游子意”中“浮云”中“浮” 有飘浮、飘动之意,这里象征游子行踪不定。“浮云”还有哪些文化意象呢?请选择“链接材料”中一句古诗词仿照示例的格式进行探究。
【链接材料】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②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③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④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6)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弟子的著作,《逍遥游》《秋水》都是其中的名篇。
B.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工部”;用字称人,白居易也被好友称作“乐天”。
C.中国戏曲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小说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怕它孤寂
张丽钧
①他是个有意思的老人。他“赤裸着脊背”扶犁耕田,供他使唤的那头老牛疲惫不堪,消极的态度让他有点不满。他于是吆喝起来:“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旁边的人听了纳闷——一头牛竟然有这么多名字?便拿这问题问老人。
②老人说,这牛就一个名字,叫福贵。——可是不对呀,刚才老人分明一连说了5个名字呀!老人神秘地向疑惑者招手,想悄悄告诉他个中原委;但却欲言又止,因为他看到“福贵”正抬头看着他。他于是训斥那牛道:“你别偷听,把头低下。”那牛便乖乖地低下了头。
③这时候,福贵老人才压低声音告诉那人:“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④这本是一头待宰的老牛。在新丰牛市场,面对一个霍霍地磨着牛刀的赤膊男人,它趴在地上,流了一滩眼泪。福贵不忍心看它哭,便顶着一群人的哄笑,用攒了大半辈子的钱买下了这头不中用的老牛,并和它共用了“福贵”这个名字。福贵老人把福贵老牛当成“伴儿”来对待,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像拉着个孩子。他憨痴地随口叫出离世家人的名字,让老牛觉得,在不远处还有五头干劲冲天的牛正在和自己比赛呢。
⑤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也写过一个人与牛的故事,跟余华笔下的故事真可谓相映成趣——安恩是个老妇人。一天,她牵着她的奶牛来到了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交易场上那么杂乱喧闹,安恩却多么“安闲”啊!她晒着太阳,旁若无人地织着毛袜。那依偎在她身边、用头温柔地蹭着她肘部的,可是一头惹眼的“好奶牛”,它健壮结实,皮毛干净,“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
⑥商人来询价了,她说这牛不卖;屠夫来询价了,她又说这牛不卖。人们有些蒙了,又问了她些“这牛已经有主了吗?”或者“这牛是你自己的吗?”之类的话,安恩一一作了回答,而她的回答令大家更加气恼——既然这头牛属于你而又不曾卖出,那你为什么高低不肯卖呢?你带它来这里,究竟是为了出出风头呢还是想拿大伙儿开涮呢?
⑦安恩老太太听了,神色慌乱起来,不得不向大家道出了实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倒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居然是,她怕她的奶牛太孤寂,带它来集市看一看同类,聊以解忧!
⑧应该说,福贵和安恩,给过我太多的精神抚慰。我天生心软,是个“畏惧无畏”的人。年幼时读古书,不明白古人为何会将残鸷之人(心狠手辣的人)唤作“忍人”;后来慢慢懂了,原来,忍就是不动性、不动情、不动心,血液可以结成冰,肉身可以凝为铁。忍得下心,就下的去手——无视屠刀下生命的哀哭,无视樊笼里生命的哀号。“忍人”会说:动物嘛,生来就低人一等,生来就该果人腹、代人劳、分人苦、逗人欢、医人疾,动物需要个什么尊严呀!
⑨其实,福贵的牛,宰了也就宰了,安恩的牛,卖了也就卖了,它们是断不会抗议的,也不会变个鬼、托个梦来找那辜负了它们的人纠缠不休;但是,“不忍”的人,会在心里跟自己纠缠不休的。我喜欢这两个疼牛的老人,喜欢他们站在牛的立场上去想牛。他们乐于揣摩牛的心思,怕它消沉,怕它孤寂,怕它忧伤,于是,他们就激励牛、取悦牛,跟牛唠嗑、带牛散心,把这个世界的温暖传递到牛身上。
(选自《淳语文》第20期)
【1】结合①-③段的内容,说说旁人觉得“他是个有意思的老人”中“有意思”的含义。
【2】仔细阅读第④段,说说福贵是一个怎样的人?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怕它孤寂”的两件事。
【4】第⑧段作者写“忍人”的意图是什么?
9、作文
在寒假停课不停学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补充题目,再作文。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来写作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