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行辈(háng) 狩猎(shǒu) 戛然而止(jiá)
B.幽悄(qiāo) 斡旋(wò) 锵然(qiāng) 争讼(sòng)
C.萌发(méng) 两栖(qī) 鸟臀(tún) 怅惘(wǎng)
D.农谚(yàn) 追溯(shù) 腐蚀(shí) 龟裂(j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故事编得天衣无缝,谁听了都会以为是真的。
B.这场元旦演出,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 《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此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
C. 奥地利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4、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shěng) 戛然而止(jiá) 思慕 海枯石滥
B.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ăi) 枯燥 人情事故
C. 行辈(xíng) 草长莺飞(zhăng) 乌篷 消声匿迹
D. 冗杂(rǒng) 大彻大悟(chè) 腐蚀 坚定不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请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 卓越的艺术家!
(1)这段节选自《傅雷家书》的文字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真切告诫是:____________;殷殷希望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将《傅雷家书》推荐给你的父母,你该怎么说?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让我读懂了中国
李月亮
①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网的消息,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27日00时10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超50万例。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我想谈谈疫情至今,自己内心的一些变化和感受。
(一)
②我们的人民是最好的。
③政府一声令下,不管是老家村上的父老,还是城里小区的居民,都集体禁足,就连地头蛇和上访户,都乖乖待在家里,秀起了美食。我有个做自媒的朋友,在意大利留学,如今仍禁足在意大利疫情重灾区——博洛尼亚市。据他所见所闻,意大利疫情这么严重,但公交还在运行,酒店还在聚会,戴口罩的人还不是很多,不听政府指令偷偷溜出家门乱逛的人,大有人在。不独独是意大利。西班牙有位一线医生,看到本国居民到处聚会,牵着狗四处溜达,而她已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没有休息时,忍不住在镜头前恸哭,呼吁全国人民:灾难来了,求求你们不要外出了。疫情面前,服从指挥和命令,不给病毒传染机会,在这一点上,再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中国人,如此团结一致。
④不过春节,放弃社交,不做生意,冲上一线,心甘情愿陪这个国和更多家,一起挺过劫难。这就是中国人的群像。
(二)
⑤有一种援助,叫中国援助。
⑥从个体到群体,从百姓到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处处都流消着善意、温暖和慈悲。
⑦哪怕,某些如今有求于我们的国家,之前还嘲笑过我们,联合别的国家欺负过我们,我们也暂且将恩怨放一边。派出一支支救援队,奔赴那些医疗脆弱、感染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带去的,还有中国人加班加点生产的防护服、口罩和药品。我们的国宝级专家——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很多人,顶着黑眼圈,仍抖数精神,开视频会议,和多国专家分享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家的人民,在新闻上看到别国的疫情时,纷纷留言“加油啊,一定会好起来的……”
⑧中国人不好记仇吗?中国人太好欺负吗?不是的。是遭受过太多苦难,历经过太多欺凌,承受了太多不公后,中国人才对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不幸,都感同身受。是这场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中华民族的集体气质里,最迷人的部分,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更是________,________。
(三)
⑨我们的科学家是国宝功臣,当被长情厚待。
⑩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赶赴武汉,来到一线。2月15日,他胆囊炎发作,拖了几天后还是动了手术,医生让他卧床休息,他躺了一个星期就出院,再次投入到抗疫一线。他说,那么多医护都在和时间赛跑,他无法心安理得地养病。
⑪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拿着那张广州开往武汉的无座车票,坐在高铁餐车内闭目养神的样子;看到了72岁的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人员一起守在一线,脱下防护服后,微笑脸庞上那道深深的裂痕;我们也看到,在人群中发声的张文宏主任,每一次出现都顶着黑眼圈,侃侃而谈……
⑫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大灾之下,可见国士无双。
⑬我们要感谢这一群又一群具有专业精神和悲悯情怀的科学家们,他们不仅挽救了一个民族,而且重塑了一代人的三观:强大而无畏的中国,不可能建立在泡沫和娱乐之上,而是需要一代又代这样的实干家。
(四)
⑭作为中国人,我们历时两个多月,挺过灾难后,也在劫后余生里,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生活的这个国家、诞生的这个民族、身处的这个群体、遇见的那些英雄,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和认知,让我们在疼痛中,再次确认归属感。
⑮鲁迅先生说:“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我们不欢迎灾难。但这场灾难,真的让我们前所未有地读懂中国,接近国魂,理直气壮地,当一个无畏无惧的中国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春节,放弃社交,不做生意,冲上一线”是中国人民支持抗疫做法中的一部分,作者只列举这几种做法,是因为它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B.第二部分(5~8段)中,作者赞美中华民族的集体气质,但不赞同我们给那些欺负过我们的国家施以援助。
C.在第三部分(10、11)段中,作者列举了四位抗疫英雄,详写了张伯礼院士,略写了钟南山、李兰娟和张文宏。详略得当,安排合理。
D.文章结尾,作者呼吁读者在疫情中感悟国魂,当一个无畏无惧的中国人。
【2】围绕“疫情”,作者“读懂”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请你概括出来。
【3】根据你对文章第(二)部分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⑧段横线上补写两个成语。
【4】第③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突出表现疫情期间“中国人的团结一致”的?请你结合文本说一说。
【5】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作文。
请以“难忘的一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