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晦暗(huì) 携带(xié) 叹为观止 目空一切
B.磅礴(bó) 羁绊(jī) 花香鸟语 海枯石烂
C.缄默(xián) 枯躁(zào) 草长莺飞 天衣无缝
D.冗杂(rǒng) 追溯(sù) 戛然而止 人情世故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历经五年的抢救保护和修复建设,无锡荡口古镇终于以优美的自然风光、________的水乡风情跃然于世。
(2)假期参观青羊宫,很多中国人都不认识神像、法器等,我不禁感慨,我们跟自己的传统文化之间的________太大了。
(3)扬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________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 淳朴 隔阂 丰富
B. 纯朴 隔阂 丰厚
C. 纯朴 隔离 丰厚
D. 淳朴 隔离 丰富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àn) 凫水(fú)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B.嘱咐(zhǔ) 糜子(méi) 脑畔(pàn) 屹立(qì)
C.羁绊(jī) 冗杂(rǒng) 亢奋(kàng) 晦暗(huì)
D.斡旋(ɡuǎn) 褪色(tuì) 争讼(sònɡ) 怅惘(wǎnɡ)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方前锋一路带球突进,锐不可当,眼看就要临门一脚,却被我方后卫斜插干扰,功亏一篑。
B.春夏之交,信阳鸡公山层林叠翠,溪水潺湲,山光水色,令人叹为观止。
C.创新需要目空一切的勇气,更需要求真务实、钻研探究的精神,否则,创新就会沦为廉价的口号。
D.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非常重要。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中千古传唱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和李白的《送友人》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王绩在《野望》中,用典故表达避世退隐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一诗中,以一问一答作结,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跟车铺打印子,还不如给我一分利呢!”“我也不打印子,”祥子出着神说,“我慢慢地省,够了数,现钱买现货!”
上面文段中的“老头子”是 ________ (人名),祥子这次买车的最后结果是___________
8、阅读吴昌勇的《第十一筐青菜》一文,完成小题。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③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④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⑤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⑥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⑦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十天了!
⑧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⑨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⑩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⑪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⑫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⑬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⑭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⑮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⑯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⑰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⑱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
⑲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
⑳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选自2020年2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用插叙的形式交代了老人送菜的事情。请梳理相关信息填空,将情节补充完整。
女儿护理患者不能回家—→①____________—→老人写下纸条保证蔬菜新鲜—→老人怕让女儿担心落款只写“老菜农”—→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一开头就先交代地点,强调了故事的真实性。
B.文中对镇村干部疫情防控的巡视也用了不少笔墨,这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需要,也侧面突出了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为塑造人物形象做了衬托。
C.第⑧段中作者脑海中的多个问号,也正是读者疑惑的地方,这里兼有承上启下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D.文中的老人和他的老伴,都是勤劳能干的庄稼好手,干起活儿来不怕脏不怕累。对劳动者的赞颂,是本文重要的创作意图。
【4】第⑲段中加点的“暖暖的春光”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内容?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一段话和本文第⑳段,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问题。
【链接材料】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选自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1)链接材料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本文第⑳段则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2)作为所在文章的结尾,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⑳段各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第⑳段: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圆规为什么可以面固?因为期两走,心不变。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额(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谢意不分:(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