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酒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他是老爱强词夺理的人,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

    C.海南自贸港不会取代香港金融贸易中心地位,而是相得益彰

    D.今后十天,从西南地区东部一直到长江中下游等地,两轮新的强降雨接踵而至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B.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C. 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D. 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 3、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háng)辈 枯燥 xuàn)神迷 纷至踏来

    B.qiào 磅礴 暴风zhòu)雨 袖手旁观

    C.zhuó)劣 瞭望 怒不可è   不修边幅

    D.kǎn   龟裂 销声)迹 震耳欲聋

  •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并没有冬天》等。

    B.《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C.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D.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为民众析福、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页侧注释“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牛困人饥日已高”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过程,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文书”是行政机构间往来的公文,“敕”是皇帝的命令,小太监手里有“文书”和“敕”,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2】简要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

    ③李白《送友人》中对仗工整,运用比喻表达离别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④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贽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1)选文开头就写道:“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用扼要的语言概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2)选文的最后三段,保尔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家书

    陈栋林

    ①我有一个棕色皮箱,是早年上学时存放衣物用的。现在,它成了我的藏宝箧,收藏着自认为最可珍贵的东西,比如相册、日记本,又比如信件等。信件中有一半是家书,其中有些是当年我写给父母的,有些是父亲写给我的,还有些是母亲请托邻居写给我的。我把信件分门别类捆扎并包裹在一个小棉毯子里面,然后才锁进了皮箱。棉毯可以吸收水分,起到防潮作用。每年入冬后,我还会把信件——摆在布单子上,透透风,晾一晾。但是,只能在室内做这些,不可以将信件置阳光下暴晒,否则,不但纸张老化更快,而且字迹也会晒淡了的。即使这样小心翼翼呵护,信纸也泛黄了,乍看就像那些逝去的旧时光,黯然在久远的记忆里。时不时地,我还会取出这些旧家书品读,每当此刻,记忆的闸门是关也关不住的。

    ②我的高中是在当时行署驻地城市上的,一般每个月回家一趟。那时的我,纯然一个懵懂无知的愣头青,远离了家乡,心也随之浪游遄飞,不记父母丁点儿。有时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回去,竟然连个报平安或明缘由的口信也不知往家里捎,更不知道写封书信,惹得父母悬吊着心,忐忑不安。村里有位邻居在我上学的城市工作,几乎每周回家。有一次,父母请托他到学校探看久未回家又音信皆无的我。邻居说,记得给家里写信才行啊。我这才顿悟。自那以后,倒是注意给家里写信了,却总是写不了几句话——问候一下双亲,简单说说学习和生活情况,仅此而已。即使那一两句问候,现在想来,很大程度也只是客套,其实没有多少发自肺腑的情愫在里面。更可恶的是,我有时还故意在信中用些生僻字词,显摆自己有学问,给父母平添了许多麻烦。父亲只念过几年私塾,母亲干脆不识字,有不明白的地方,父亲就打发母亲去找邻居讲解。为此,母亲好几次踮着小脚跑了东邻跑西邻。

    ③父亲也时而给我写信。不过,有一点颇让我费解:明明用钢笔书写更方便快捷,他却坚决不用,而是用毛笔。我曾问他缘故,他微微一笑,又一脸认真地说:没啥,喜欢做的就不觉麻烦,你以后就懂了;再说了,老辈人就是老作派,用那新玩意儿,找不到感觉。我心里笑他迂腐保守,跟不上时代发展,却又不敢作声,偷偷做个鬼脸就走开了。

    ④父亲是个寡言的人,面对面时,很少跟我闲谈,大多时候拿着模样,一副威严的样子。因此,我甚至觉得他不喜欢我、不关心我。在信里,他虽然没有多少话可说,却总是嘱咐这嘱咐那——骑车子上街要小心,不要喝生水,晚上少熬夜,不要跟同学打架,钱和粮票没了就回家拿,等等。看父亲说这些,我就想,平时不唠叨,信里怎么这么能唠叨,这不跟平时唠唠叨叨的母亲一样吗?于是,我就又厌烦他信中的啰唆。

    ⑤我临近高考前,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是在父亲走后半月才得知这一噩耗的。之前,母亲怕影响我学习和考试,力阻家族里任何人通知我。我没有能够送父亲最后一程,以致此后很长时间里,我都不能相信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我无数次翻看他写给我的那些老信件,每一次,都会把信纸贴近鼻尖,翕动鼻翼,再翕动鼻翼,让残存的墨香沁入我的脏腑。随着岁月的流逝,墨香之淡,几近于无,却依然亲切又醉人,隐约着家的味道。手捧那些黄旧的廉价仿纸,端视那一行行虽不算漂亮却极工整的蝇头小楷,我仿佛看到,父亲躬着身、晃着臂缓缓研墨,戴着老花镜,一会冥神苦思,一会执笔书写……那一笔一划的认真劲儿,着实让我愧悔彻骨。——父亲再也不会给我写信了,而我,即使尽心竭力弥补从前的不孝好好给父亲写一封信,他老人家也不可能收到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禁不住簌簌而下。

    ⑥后来我在烟台读中专时,大姐二姐都已出嫁,母亲一个人在家生活。没有了父亲的我,突然间感觉心头和肩上有了沉甸甸的东西,身在异乡求学,心却时时挂念母亲。烟台离家更加遥远,每学期才能回家一次,我只得经常给母亲写信。知道母亲没有多少收入来源,生活很是拮据,所以信中尽量少跟她讨要生活费用,有时还撒谎说学校发的饭票和菜票基本够用,额外添补不了几个钱。私下里,我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给亲戚和初中时期的老师写信,向他们借钱,承诺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偿还。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母亲还是会给我汇钱。我知道,母亲又借钱了,或者又变卖了家里的粮食和什么物件。后来得知,为了供我上学,实在没有法子的母亲,曾请托村支书帮忙去信用社贷款。这笔钱,我参加工作后慢慢积攒工资还清的。

    ⑦读中专的两年里,母亲请邻居给我写过为数不多的几封信。看得出,那些话都是母亲口述,邻居照原话记录的。在信里,母亲总是说:收成好着呢,粮食行市也挺好,能换不少钱,一点也不愁供你上学的花销;别乱花钱就行了,千万别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知道母亲有多么艰难,我见过她为钱发愁而唉声叹气、频频挠她花白头发的样子,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话,我就感到锥心般疼痛,泪水模糊了双眼。

    ⑧四年前,母亲追随我的父亲去了。给父母上坟时,我会依乡俗跪在坟前烧纸。人说那纸叫作纸钱,我却觉得,那纸就是我寄给父母的家书,不着一字但寄托了千言万语。纸灰随风在空中升腾、盘旋又飘去,就像心中的家书浮动在山水遥遥、去向天国的驿路。但愿我的双亲能够收到。

    ⑨前些年,我把过去的家书都收集了起来。我确信,这是我生命历程中绝无仅有的财富。有它们在,曾享有的温暖就不会远去。

    (梳理思路,概括内容)

    1文章围绕父母与儿子间的家书展开,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近高考前,父亲去世,我翻看家书,缅怀父亲,自我悔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年前,我给父母上坟,烧纸寄去对双亲的思念。

    (寻找“感”点,固点批注)

    2父亲只念过几年私塾,母亲干脆不识字,有不明白的地方,父亲就打发母亲去找邻居讲解。为此,母亲好几次踮着小脚跑了东邻跑西邻。

    旁批一:“只”、“干脆”写出父母文化程度低。“打发”、“踮”是对父母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母急切渴望得知儿子的近况,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不厌其烦地请教邻居,充满对儿子的关心和挂念,爱子之情溢于言表,这也令我后来回想起故意用生僻字给父母平添麻烦愧悔不已

    ①我无数次翻看他写给我的那些老信件,每一次,都会把信纸贴近鼻尖,翕动鼻翼,再翕动鼻翼,残存的墨香沁入我的脏腑。

    旁批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确信,这是我生命历程中绝无仅有的财富,有他们在,曾享有的温暖就不会远去。

    尾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联系,深化感受)

    3作者对待父母写信给他的情感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文本作答。

    4本文和《傅雷家书》都有父亲给儿子写书信的情节,比较阅读,结合本文和《傅雷家书》中内容,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任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而大象是被习惯绑住的。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5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