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líng)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B. 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C. 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qiáng)词夺理,混淆黑白吗?
D. 春雨姑娘悄悄来到田圃,看到麦苗还躺在大地的襁褓(qiángbǎo)中熟睡,她温声细语地轻轻呼唤,终于唤醒了麦苗,唤醒了大地。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向所志。 向:方向。 (《桃花源记》陶渊明)
B.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オ能、才干。 《《马说》韩愈)
C.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 (《虽有嘉肴》)
D.蒹葭苍苍。 苍苍:茂盛的样子。 (《诗经·蒹葭》)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雅加达亚运会跳水比赛中,施廷懋成就“全满贯”,中国队“十全十美”收官。
B.在奔向中国梦的征途上,继续敲响吧,安塞腰鼓!
C.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新华社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全球同步推出。
D.“昆山反杀案”引发舆论热议,于海明的行为是属于故意伤害?还是正当防卫?
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这首诗就是一首秦地的民歌。
B.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两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芦苇连天、露重霜浓的清秋凄美图景。
C.“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怎奈道阻且长,追寻无果,只余伊人独立秋霜,情深意长。
D.《蒹葭》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步步深化,抒发主人公的企慕之情和追寻而不得的惆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解释词语“一任”“零落”的意思。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6、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5)《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二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
【1】上面这段选文出自傅雷的《_____________》,这本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___的一封家信。
【2】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 )
A.随遇而安
B.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8、阅读理解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的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3】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4】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5】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6】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9、请以“为自己点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向上、内容充实;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