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芳。这里的“她”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哥伦布
D.克莱武
2、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中说道:安·尼克松·库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演说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A.美国独立战争 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 罗斯福新政
B.美国南北战争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珍珠港事件
C.美国独立战争 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 珍珠港事件
D.美国南北战争 工业革命 罗斯福新政 珍珠港事件
3、英国学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论述的史实是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来华 D. 土尔扈特回归
4、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一项是( )
A. 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B. 开辟第二战场
C. 建立联合国 D. 战后合作
5、《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反映是 ( )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政府的构建通过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方式实现
C.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公职人员通过选举的办法产生
D.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6、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7、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
A.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C. 解放军发动战略大决战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C.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9、英国煤的开采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增至1861年的5700万吨。与这种“变化”有关的是
A. 发电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推广
C. 内燃机的出现 D. 计算机的使用
10、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这次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材料旨在说明南北战争
A. 使美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 解放了广大的黑人奴隶并消除了种族隔阂
C. 为美国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D.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11、一个日本人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方文明带入国内。”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内容的是
A.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C.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 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
12、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始了“谋求和平的旅行”。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或监督权力的实施。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工人监督条例,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等。上述材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是指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
15、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
C.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6、下边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陈化成力战英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扶清灭洋
D.聂士成天津殉国
17、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18、“这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整个世界战争的”。毛泽东所评论的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
19、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保持了民族独立
D.有利于社会进步
20、近代史上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首批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深圳 C. 厦门 D. 上海
2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________;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________。
22、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3、明治维新
(1)时间、榜样:从________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________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政治上,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________,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________改革的口号下,在“________”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________”,向西力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
积极: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________”,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极: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4、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_______、西亚、_______统治的新秩序。
25、拉丁美洲范围及名称的由来: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地,以两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言,而这量两种语言都属________语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26、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 ),孙传芳和( )。
27、________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________和________,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_________,推进了全球经济的________。随着互联网的发展,__________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8、明朝宋应星的《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29、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30、英国崛起的条件有地理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
31、14~16世纪的欧洲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指的是哪两个事件。
3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水利工程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该项工程的修建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农田
B.该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33、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请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34、(1)观察下图,请将《马关条约》被迫割让的领土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辽东半岛
B. 台湾
(2)据图分析《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