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下列哪一文献的内容(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
A. 高速发展的科技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
B.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3、下列表述符合《权利法案》内容的是( )
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C. 倡导“君权神授” D. 限制国王权力
4、以下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
A.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B.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C.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渡江战役——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5、“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6、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诗中“河”是指什么?他对这项伟大工程持什么态度?
A. 黄河否定
B. 大运河否定
C. 江南河肯定
D. 大运河肯定
7、19世纪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不满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和50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器。材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 )
A.社会矛盾
B.生产效率
C.环境污染
D.文化教育
8、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很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却出现下表所反映的“人均亩数”不断降低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年号 | 公元 | 人均亩数 |
康熙二十八年 | 1673年 | 27.92 |
乾隆二十八年 | 1753年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年 | 3.65 |
A.商业的发达
B.流民的增加
C.土地兼并的加剧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9、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普及高中教育
B.扫除文盲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普及大学
10、“以人为本,能力为先”已成为当今学校的办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这一口号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哪一运动中( )
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宪章运动
11、“国民党在九江、南京等地部署了重兵防守,据统计在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800余公里地段上的兵力约45万人。即便如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这场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民族丰碑”.”民族丰碑”是指(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结束了封建帝制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实现了革命目标
13、清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意在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A.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近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D.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14、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所指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他认为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没有任何孤立的东西,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事物组成的有机整体。恩格斯说他真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他是
A. 巴尔扎克
B. 莎士比亚
C. 马克思
D. 贝多芬
16、“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竟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联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
17、对下表中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1928一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
时间(年) | 1928-1929 | 1930-1932 | 1933-1937 | 1938-1940 |
人均粮食 产量(千克) | 470 | 460 | 440-450 | 420-430 |
A.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B.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8、4月,欧盟委员会表示将把2 100万欧元转拨给塞浦路斯,以帮助该国应对社会和经济危机。它符合欧盟哪一原则( )
A.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B.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
C.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 D.逐步取消关税
19、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的设计与建造是
A.秦国 商鞅 B.秦国 孙膑 C.秦国 李冰 D.秦朝 蒙恬
20、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和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资本主义……至于第三股势力所走的路线,就是法西斯路线了。“材料中三股势力不包括
A.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行新政,国家干预
C.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D.欧洲联合,一体化加快
21、传统文化,光耀千古。
(1)司马迁编写的《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农学家_______撰写的《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画家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4)《_______》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2、中国的文字以________为起点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转化,东晋_______被誉为“书圣”。
23、填空题
22.(1)西汉史学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解放战争中奠定了解放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3)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识热情感的自然流滴。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的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这首交响曲篇幅宏大,感情奔放。1888年,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灿烂的法国南方创作的《》以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24、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为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后,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提升北方军队战斗力。
(4)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干预经济调整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其核心是《 》。
25、宋代商业: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______,人口多达百万。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______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6、1936年,日本 _____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______策源地形成。
27、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
28、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_____________
29、________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经过:
(1)在南美洲北部地区领导人及事迹:________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________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________、委内瑞拉和________等地。成立了________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2)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人及事迹:________先后领导了________、________、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________。
31、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美国冷战政策的种种表现,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双方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请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经济、军事条件是什么?举出 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冷战曾使世界长期不安定,世界人民怎样做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2、分别列举一战和二战的开始的标志及其战争的转折点?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简要叙述这一时期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
34、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大都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达到思想和政治的大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始皇何时完成“扫六合”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此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材料三中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指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其次,元朝还在西藏地区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
材料四: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
(4)清朝前期,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成功赶走沙俄侵略者,签订的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后来,乾隆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在新疆地区设置了哪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