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农民可以赎买份地
②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③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此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B.政府大兴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
C.大力整顿银行业 D.决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3、运用历史地图感知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下图反映了( )
A. 国家统一和巩固 B. 民族政权的并列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4、现在刷卡消费和网络电子货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飞钱
B.交子
C.会子
D.关子
5、“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这些规定出自于
A.《王位继承法》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6、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7、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8、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一评价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船队规模大
B.友好交往
C.航行时间长
D.范围广
9、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最佳时期。“十一”长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新中国成立
B.南京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民国的建立
10、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
11、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灶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12、朱瑞,江苏宿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请将与其相关史实按时序排列( )
①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②在南京某中学,自拟作文题《拟孙文讨贼檄》,大骂军阀③在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以北义县的战斗中牺牲④调任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处长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13、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南京大屠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②③
14、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这“一项伟大的理论”可以解释
A. 为什么《寻秦记》的主人公会穿越时空 B. 为什么苹果会坠落到地面
C. 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很长 D. 为什么久放的酸奶会变酸
15、“其后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定制封号,辄别属郡(意思是:王国中分出的候国转由周边的郡管辖),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该材料表明“推恩令”的颁布( )
A. 加强了思想统治 B. 削弱了诸候势力 C. 促进了经济发展 D. 维护了诸候利益
16、下列不属于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7、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对这一时期苏联建设情况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推动
B.苏联正逐渐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苏联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D.苏联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建设道路
18、孙中山说:“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希望。能够统一, 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句话现在对哪一地区来讲仍然是真知灼见
A.香港 B.澳门 C.西藏 D.台湾
19、九年级某班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们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万隆会议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
④1959年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⑤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0、1995年9月4日﹣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旨在提高全球妇女地位,下列选项中,属于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有
A. 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B. 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
C. 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D. 推行大众化教育
21、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1)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少数民族首领奉为“天可汗”。
(3)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促成了 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2、《________》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由此,张謇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3、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小刚同学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的内容:
比较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开始时间 |
|
|
|
颁布的法律文献 |
|
|
|
共同作用 |
|
24、土地制度变革是时代变化的反映。请以序号指示,写出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25、1915年底,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愕等宣告云南独立,北上讨袁,_______战争爆发;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_______。
26、填空题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的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______.
(3)培育出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被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28、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 ),大大如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1995年1月,( )正式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9、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________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________共同体和________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______,大大加快了________的进程。
30、________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________和________,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_________,推进了全球经济的________。随着互联网的发展,__________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3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实践中总结认识,从而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成立后,成立了哪一机构领导全国工人运动,并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工人运动遭到军阀镇压而失败,中共从失败中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2)长征初期,党和红军在军事失利中认识到“左”的严重错误,长征期间中共如何纠正这一错误?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生存带来的威胁,中共提出联合所有力量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政策,这一政策是什么?
(3)1939年1月,为满足国共合作抗战的需要,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哪一机构领导云贵川等国统区和香港的党组织?为早日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等回归问题,中共代表全国人民提出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年(18年)的大转折終于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应付, 但“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
——蒋廷《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大转折”、“积极的方式应付”分別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的为西学至强的实效做了证明,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几十年间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中的“社会运动”是指?依据材料分析运动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清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的共同因素?
33、了解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关中国问题的条约后,你有何感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材料二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古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谁?我国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其发展的最著名历史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