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钙、高锰酸钾
B.混合物:硬水、澄清的石灰水、冰水混合物
C.化合物:臭氧、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D.纯净物:氧气、氢氧化钙、氯化钠
3、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4、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5、“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向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甲基苯丙胺:C10H15N)”成瘾后毒副作用很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机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基苯丙胺是有机物
B.甲基苯丙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C.每个甲基苯丙胺分子含有26个原子
D.甲基苯丙胺中C、H、N的质量比为10:15:1
6、下列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仅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B.
C.
D.
7、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8、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所以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10、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11、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12、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
A.A
B.B
C.C
D.D
13、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5、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Cl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Cl溶液(H2SO4) |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7、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
D.2A1+3RSO4=Al2(SO4)3+3R
18、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X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有两种可能的组成
B.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滤渣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1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20、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2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2、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3、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24、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25、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A.Ag、Cu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B.Cu、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C.Ag、Fe两种单质的混合物
D.Ag、Cu、 Fe三种单质的混合物
26、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
②;
③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
(3)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_______(填“不变”、“升高′“降低”)。
(4)向混有少量硝酸铜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当反应完成后过滤,得到滤液和金属。
①若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即生成白色沉淀,则滤出的金属是_______;
②若将滤出金属放入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8、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 “<”或 “=”)b 物质的溶解度。
(2)将 t2°C 时相同质量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t1°C,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 A、B 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 A 或 B,下同),溶液属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
29、〖生活现象解释〗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请回答(1)~ (3)题。
(1)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某车用制氢装置的原理是: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0、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它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元素符号为Se,对应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这种酸应读作__________;氢硒酸是无氧酸,对应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1、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 则证明猜想______成立。 |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 实验过程中产生_______。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若猜想Ⅲ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OH和Na2CO3 Ⅰ 白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 碱 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n =197m/106( 或n=1.86m或m=106n/197或m=0.54n) 0<n< 197m/106(或0<n< 1.86m)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猜想与假设】固体可能全部是NaOH,也可能全部是Na2CO3,也可能是NaOH和Na2CO3;【实验与探究】(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不含碳酸钠;猜想Ⅰ成立;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3)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ng
x=ng
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 ng=mg;即
n=m;
若猜想Ⅲ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为: ng<mg,即
n<m,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题型】科学探究题
【结束】
19
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铝 ③消石灰 ④稀硫酸
(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_;(2)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_;
(3)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32、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1)从说明上可以判断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撞击易爆炸 C.受热易分解
(2)若把硝酸铵溶于水配成溶液并用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性,发现常温下溶液的pH=6,则该盐溶液呈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硝酸铵与碱反应生成硝酸盐,写出硝酸铵与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元素_____;
(2)三个铵根离子_____;
(3)氢气_____;
(4)氯化铁_____;
(5)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34、海水中含有NaCl、MgCl2、Na2SO4、CaCl2、MgSO4等,从粗盐中获取纯净的氯化钠的实验方案为: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加入适量的X,蒸发结晶。
(1)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
(2)加入X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5、下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2℃时,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_____________
(2) 将t2℃时的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
(3)当 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 ________的方法
(4)若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6、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7、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装置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的反应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已知Cl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Cl2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8、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H2O反应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人类六大营养素中,能供给人体能量的有油脂、蛋白质和________。青少年缺________(填元素符号)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2)下列做法有益人体健康的是________。
A.霉变的大米洗净后食用
B.大量使用防腐剂,延长食品保存期
C.大量出汗后,适量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D.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3)化肥可提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磷矿粉[化学式为Ca3(PO4)2]属于_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尿素[化学式为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0、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20℃),请依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H+ |
| 溶 挥 | 溶 挥 | 溶 | 溶 挥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Ca2+ | 微 | 溶 | 溶 | 微 | 不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Cu2+ | 不 | 溶 | 溶 | 溶 | 不 |
(1)BaSO4的溶解性为_____;NaNO3的溶解性为_____。
(2)写出一种挥发性酸的化学式_____。
(3)写出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