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2、化学与生活、健康、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B.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洗净后再煮饭
C.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D.垃圾分类,有利减少废弃污染,变废为宝
3、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其中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0
D.+3
4、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碱变质
B.盐酸挥发
C.稀释浓酸
D.试管破碎
5、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6、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7、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等
8、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9、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1、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12、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13、下列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从物质的分类来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4、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分子中仅包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固体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
B.该固体物质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C.该固体物质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由普通水制成该固体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
15、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6、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C.降低温度至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17、关于电解水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氧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8、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19、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3FeO+H2O
20、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NaCl和NaNO2都是有咸味的盐,所以可以用NaNO2代替NaCl作食用盐
C.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D.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它们分子的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
2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22、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23、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OH
C.CuO
D.Zn
24、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5、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2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27、如图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B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是什么?______(只需写一组),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8、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2)老师将棉手帕放入55%左右的酒精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的原因______。
(3)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9g,完全燃烧后生成9g H2O,则混合物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9、在一些重要活动或一些商业庆典时,常悬挂一些氢气球,但有时气球破裂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生爆炸或引起火灾,因此有人用密度稍微比氢气大的稀有气体氦气充填气球,这样既可以使气球上升,又杜绝了安全隐患.请据此简要回答:
(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
(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_____.
30、星期日,小明和家人去野炊,爸爸、妈妈携带了铁锅、鸡蛋、面条、西红柿、食盐、牛肉、食用油、矿泉水等物品.
(1)上述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2)小明携带了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_____(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 ③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为了除去车里的异味,爸爸放置了活性炭包,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性.
(4)小明取山泉水煮面条,山泉水可能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野炊结束后,爸爸用沙土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31、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_____、石油和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请再写1例)等。
(3)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在汽油中添加乙醇也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原料来源丰富
B 是可再生能源
C 乙醇汽油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4NaOH =_____+5H2O。
32、(1)用化学式填空:一种常见的复合肥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元素名称填空:缺_________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33、请从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5)使瓜子变软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34、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食醋、c.氢气、d.石墨这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毎空选填一种物质).
(1)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
(2)可用于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水垢的是_____;
(3)常用作电极的是___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
35、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请按下列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小苏打 B氢氧化钠 C熟石灰 D生石灰 E氯化钠 F水
(1)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2)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3)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
(4)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溶质是______;
(5)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_;
(6)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是______。
36、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C时,将4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t2°C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4) t3°C时,若用A、B两物质各1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_______________B (填“>”、“<”、“一”)。
37、请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当产生的氧气从D的左边导管通入时,很快看到G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D中白磷始终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G中溶液由紫色变红色,G中颜色变化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过程中,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用H装置可以收集剩余气体,H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2)操作⑥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____。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
(4)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潮湿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39、实验室分别用红磷(曲线 ab)和白磷(曲线 ac)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方程式是什么?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能力_________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白磷,传统燃烧红 磷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 因是什么?__________
40、金属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工业上用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需把浓硝酸用等体积水稀释.试简答:
(1)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的原因:_____
(2)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设计制取硝酸铜的最适宜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