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O2
C.CO2
D.Zn
5、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用硫酸除铁锈:FeO+H2SO4═FeSO4+H2O
B.铝锅形成致密氧化膜:4Al+3O2═2Al2O3
C.酸雨的pH小于5.6的原因:CO2+H2O═H2CO3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6、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7、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8、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减少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1、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
D.2A1+3RSO4=Al2(SO4)3+3R
13、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14、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过程本质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工业上利用空气制氧气
B.用海水晒盐
C.利用白炽灯照明
D.火力发电
15、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16、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7、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1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9、不含有原子团的是( )
A.NH4Cl
B.MgCl2
C.KOH
D.ZnSO4
20、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等
2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2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全部溶于水的是
A.BaCl2、NaNO3、MgSO4
B.AgNO3、BaSO4、MgCl2
C.AgCl、CaCO3、Al2(SO4)3、
D.ZnSO4、Cu(OH)2、CuSO4
2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
B.拌凉菜时加少许食醋调味
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
D.加工火腿肠时放入过量亚硝酸钠防腐
24、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
B.青菜
C.豆类
D.虾皮
25、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B.
C.
D.稀有气体
26、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32 | 46 | 64 | 85.5 | 110 | 138 | 170 |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2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_____。
(2)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_____。
(3)用光分解水的方法制备氢气:_____。
(4)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铵混合加热以检验硫酸铵中的铵根:_____。
(5)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后通入NH3、CO2制备小苏打,同时得到氯化铵:_____。
28、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
(2)3个钾原子___________;
(3)2个镁离子___________;
(4)一个氢分子___________。
29、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锌和盐酸反应完全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
(2)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
(3)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残留物溶于水,其溶质是________。
3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2)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3)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_____;
(4)幼儿及青少年缺_____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5)常见的三大合成材料为_____、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1、在H、O、C、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____;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4)可做干燥剂的氧化物___;
(5)可做建筑材料的盐_______;
(6)曾经由侯德榜制造生产而为中国人争光的盐________。
32、请画出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一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且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___。
33、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根据下列的三个实验图,回答问题:
(1)A实验中的错误导致量出的液体体积将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B实验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回答一点)。
(3)C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这是因为_____。(填序号)
A 气体分子个数增多了
B 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
C 气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
D 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2)金属钠、镁化学性质有区别的原因是_____。
(3)A、B、C、D分别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物质 | B | C | D | 图例 |
微观示意图 |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A+2B=C+2D,则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的化学式为_____。
36、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回答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1)《梅》中写到“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2)《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S+2KNO3+3CK2S+3CO2↑+X↑,则 X 的化学式是_____.
37、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可能导致集气瓶炸裂的原因是:瓶中未预先放入少量________或细沙;
(2)实验二中加热片刻,观察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____;
(3)实验三通过对比_____(选填试管编号)两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38、如图为教材中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装好药品,先通一会儿CO,再点燃酒精喷灯;
Ⅲ.实验结束,先撤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玻璃管冷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可看到A处玻璃管里的粉末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步骤Ⅱ中先通一会儿CO,再点燃酒精喷灯的目的是_____。
(3)盛满石灰水的B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有下列说法:①收集多余的CO ②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上述说法中正确的_____。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是①和②
39、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
(2)若反应后,将溶液过滤,所得固体物质加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后,将析出的金属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将6. 5克锌粒加入50克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克?反应后溶液质量为 克
(2)写出计算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