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别写出赞美长江、黄河、泰山的诗句。
(1)长江: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_____________
(3)泰山:_________
2、读拼音,写生字。
(1)冰天雪地的,穿这么单bó( )行吗?还是披上一个tǎn( )子吧!
(2)叔叔穿着海军zhì( )服,扶着轮船的lán( )杆,眺望着大海。
(3)宋学义扔手liú( )dàn( )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3、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
2.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是圣洁的。( )
3.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 )
4、默写古诗在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①天子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不保社稷。
②御孙曰:“俭,__________;侈__________。”
③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__________,__________,则常足。
④三月僧房暖,__________。
⑤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古诗描写的时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
【3】诗中的“__”字,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_”字,把诗人约客久等不至,内心十分焦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_______)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文欣赏。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
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给他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
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有这么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契机:________________
以手掩面: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一个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
【3】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说说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0、(二)课外阅读
贾平凹的石头情结
潘硕珍
著名作家贾平凹(wā āo)爱石成癖,“人是要有嗜(shì shè)好的。古人说,没有嗜好的人不可交,所以我就多嗜好。写字,画画,下棋,唱卡拉OK,收集陶罐、瓷瓶、木雕、石刻,最痴心的是玩石头”。贾平凹生在秦岭之南的山区,从小就与石头结下缘分。贾平凹早年写过一篇散文《丑石》,后来又陆续写了《狐石》《三目石》《鱼化石》等有关石头的文章。贾平凹特别会欣赏石头:“这石头不大,白色,可以托在掌上。但石上有三只目形,是圆睁的目,或者是睁而不闭的目,如鸡与鱼。”《三目石》道出了他读石头的悟性:“古时候天地混沌,生命的诞生都是三只眼的,所以古人的认知都是直感的,质朴而准确,所以那时没理性,有神话,不存在潜层意识的词。现在的生命都是两只眼,一只眼隐退为意识潜下来,一切都不质朴了。”近年他又为著名藏石家李饶的藏石配文,著有《小石头记》一书。贾平凹在该书序言中说:“玩石人却绝不丧志。玩的石都是奇石,归于发现的艺术,不是谁都有心性玩的,谁都能玩得出的,它需要澡雪的情操、淡泊的态度,天真、美好,这就是缘分。”
(选自《石友》杂志2013年第3期,有删改)
(1).用“ ”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玩石人却绝不丧志。
(3).本文从( )方面叙写了贾平凹的石头情结。(多选)
A.创作的关于石头的作品多
B.会欣赏石头
C.读石头悟出了一些道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教育部要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针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
表二
[材料二]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1】请你从以下两方面归纳总结网络调查的结果,为《纲要》制定提供依据。
网民持有的态度:_____
存在的实际问题:_____
【2】根据你提供的调查结果,你觉得下面_____项最有可能被列入《纲要》,并写出相应的理由。
A.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单独设立书法课。
B.兼职书法课的语文教师。因课时紧张,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可将书法课改上语文课。
C.上初中学习压力加大了,根本没有时间练习书法,不开设书法课。
D.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理由①:_____
理由②:_____
【3】请你拟定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都向绍兴市的中小学生学习。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1.找出其中的一对近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你”指谁?“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这句话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分析句子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文章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如在下题的句子中,“强者”这个词语就是作者希望祖国变得强盛,“世界民族之林”表现了祖国屹立在全世界。
3.“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奋发,我们开拓”表达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决心。
4.这首诗表达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我们的祖国真伟大。
B.我们热爱祖国。
C.赞美可爱的祖国,表达了真挚而热烈的爱国之情。
13、课外阅读。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
苗老师提出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办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凄悲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们怎会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旋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中“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
是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画横线部分)”此刻,苗老师心里可能在想(写人物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时才说明苗老师离开孩子们的真正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打“√”
A.作者前面忘了交代,结尾补充说明。( )
B.表明苗老师对孩子们所说的是善意的 “谎言”。( )
C.构思新颖,出人意料的结尾更加渲染了悲痛之感。( )
【4】读完小说,你觉得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用几句话写下你对苗老师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宣告”和“声音”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4】文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欢呼”和“欢跃”能够互换位置吗?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在表达范围上更广一些,“欢跃”比“欢呼”在高兴的程度上也更进一步,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B.这两个词语是近义词,所以能够互换位置。
C.“欢呼”指欢乐地呼喊,“欢跃”指欢喜得跳起来,意思完全不同,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12分)
(1)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爱吃甜食。(扩句)
(4)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缩句)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联合国将每年的 六月五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如果让我给学校刚建成的漂亮的花圃设计一个标语,提醒大家要爱护花草,我会这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17、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9、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观察一种物品或游览某处景物。要写出物品或景物的独特之处,注意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