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还有一种坏处,是一做教员,未免有顾忌;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 。
②对于房地产“救市”的话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争先恐后地 。
③除非把这事 ,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他稍助一臂之力。
A. 和盘托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B.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和盘托出
C.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盘托出 D. 畅所欲言和盘托出各抒己见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D.“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公从之。 B. 烛之武退秦师。
C. 夫晋,何厌之有。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提炼学生们最为关注、最为困惑的问题加以解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B.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走过了“工厂时代”,“制造大国”在产品种类、数量上早就名副其实,但质量和品牌难言乐观。
C. 中国为文明大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理形态、人文风俗丰富多彩,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北京、成都那样得天独厚“平原基座”。
D. 据了解,我市出租车行业好人好事罄竹难书,据市运管处不完全统计,国庆节小长假期间,市出租车行业就涌现好人好事30多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祝福》(节选)
鲁迅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1】《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 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 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 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 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2】这段文字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从“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作者对鲁镇祝福景象有什么样的感受?
【3】文中画线的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这部小说描写的是祥林嫂悲惨的遭遇,可鲁迅先生却使用了“祝福”这样一个充满了喜庆意味的词语作为标题,你认为用这样一个标题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沁园春·长沙》)
②____,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
③譬如朝露,去日苦多。_____,忧思难忘。(《短歌行》)
④羁鸟恋旧林,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⑤仰观宇宙之大,____。(《兰亭集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大与小的关系,阐述了失掉人心的危害性。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兴利除弊的角度,阐述了新法的目的。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象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0、请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且无需有所待。
(2)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辞官回家后,自斟自酌,独坐庭院之内,心情很愉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登岳阳楼》中,诗人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景象壮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游历于亦真亦幻的神仙世界,先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描写了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
11、默写填空,每题2分。(6分)
(1)蜀道的开凿过程“ , 。”《蜀道难》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一天齐,险似绝壁“ , 。”
(3)《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
,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飕①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②却自惊。
[注]①飕飕:寒风凛列的样子。②安仁为西晋著名诗人潘岳,字安仁。他在三十二岁时,因感于时光流逝而作《秋兴赋》,其中有“斑鬓影以承并兮,素发飒以垂领”的衰老之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暗中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
B.首联言酒醒后仍是“心绪杳难平”,给人以“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感。
C.“红叶飕飕竞鼓声”运用比喻手法,言红叶飕飕之声犹如锣鼓声响。
D.诗歌前四句借用“雨”“酒”“黄花”“红叶”等意象,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2】诗中采用了哪些抒情方式来表现自己“心绪杳难平”?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一:全,都;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憾:遗憾
B. 愿比死者一洒之 比:为,替
C.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悌:敬爱长辈
D. 彼陷溺其民 溺:落水,引申为“深渊”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长子死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B. 王往而征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恐美人之迟暮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东败于齐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都是魏国的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都体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B. 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甲文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C. 乙文中孟子认为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D. 两文都指出了梁惠王“不王”的问题所在,甲文是梁惠王“罪岁”,乙文则是梁惠王“夺民时”“陷民溺”。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②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2年9月,电影《妈妈!》在全国上映,凭借汹涌澎湃的亲情与洞察生死的哲思火速刷屏出圈,被观众誉为“一首献给生命的散文诗”。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年迈母女角色互换的故事。85岁的妈妈和65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得知女儿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被照顾了二十多年的妈妈,瞬间完成超级变身,成为女儿最强大的守护者。
材料二:在母亲去世多年后,史铁生静静地坐在地坛中追忆母亲:“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父母与子女之间爱的付出与回馈,触发了我们诸多的联想、回忆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