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不拘于时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蚓无爪牙之利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渺渺兮予怀

  •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B.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蕴了天地间的灵气。

  • 3、下列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B.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C.“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3)我繁忙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的那些_______的古迹。

    (4)古往今来,描写明月的诗句可谓 ,我却独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

    A.熏陶   萌动   鲜为人知   罄竹难书

    B.熏染   涌动   门庭冷落   盈篇满籍

    C.熏陶   涌动   鲜为人知   盈篇满籍

    D.熏染   萌动   门庭冷落   罄竹难书

  • 5、以下选项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疏:与奏、议、表、对策等,属于奏议类文章。“疏”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并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B.赋:是一种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的文体。“铺采摛文”是“赋”的内容特征,“体物写志”是“赋”的形式特点。

    C.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泛指官吏。如“以授之于有司”就是说“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

    D.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后面的皇帝一般被称为“宗”,如唐太宗就是唐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庙号。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环视文化市场,一方面,百花齐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学作品出版,上万集电视剧播出,数百部电影上映,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必须从“心”做起,坚守艺术理想,弘扬“工匠精神”,笃定恒心,才能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柳青在皇甫村蹲点14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先后修改200多次。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

    而今,时代呼唤重拾“工匠精神”,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要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B.相较于德国,欧盟其他国家之所以经济衰退,主要在于他们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C.日本制造业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在于他们尊崇“荣誉法则”,长期专攻一种产品。

    D.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建设制造强国,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借鉴外国经验,在质量、品牌、创造力等方面下功夫。

    B.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念,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艺术品大师。

    C.文艺领域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使得文化市场上大部分文艺作品粗制滥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重拾“工匠精神”,从“心”做起,厚积薄发,千锤百炼,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

    【3】下列各项中,不足以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曾经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増删五次。

    B.景德镇的匠人仿制前人瓷器时,往往在细节处露一点破绽,以示敬畏。

    C.在短短35年生活历程中,莫扎特完成了600余部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

    D.为给球面射电望远镜选择一个台址,南仁东用12年时间在贵州山区翻山越岭。

    【4】结合文本,请说明材料一第3、4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条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将酒洒在地上,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旷达之情。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______”的惨烈回忆和现实中“_______”的热闹场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沦陷区百姓忘却战败历史的心痛之情。

    (3)杜甫《登高》中写国仇家难使得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无法排遣的悲凉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3)《劝学》以譬说理,强调君子在学习上如果不专心,会出现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自身优势将消解。

    (4)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日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其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

    (5)《师说》中士大夫以年龄地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又瞧不起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韩愈对此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中“谈笑里,定齐鲁”一句与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均笔力雄健,大有豪杰之气魄。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10、补写下面名句的空缺部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鹿鸣》)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 11、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因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D.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E.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馀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至平原津而病。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会暑,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之。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B.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C.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D.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为干支之一,在文中是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的前一年是辛子,后一年是甲寅。

    B.公子,中国古代一种称谓,敬辞,多用于青年男性,先秦时期一般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

    C.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骖乘或车右,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D.禆将,官名,即副将,相对主将而言,亦称禆将军,战国秦汉时都设置。禆,助也,相副助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帝很厌恶谈论“死”,群臣中没有人敢提有关后事的安排,直到他病人膏盲,才写诏书想让扶苏参与丧事处理。

    B.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宫平台,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担心皇子及天下人生异心,秘不发丧,这为赵高弄权埋下了祸根。

    C.秦始皇诏书被篡改,指斥扶苏不能开疆拓土,上书诽谤父皇,还日夜抱怨不能返归咸阳,这些罪名导致了扶苏的自杀。

    D.蒙恬认为秦始皇让扶苏担任监军委以重任,不能仅仅凭着一个使者的传书就轻易自杀,要严防有诈,应该再奏请证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

    (2)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

    【5】试简析赵高从哪些方面入手,劝李斯同意支持胡亥继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惠书敬悉,迟复为歉!古人懂得道歉,复信晚了要表示歉意;得罪了他人要负荆请罪。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道歉与羞耻心相关,与人的修养相连。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动不动道歉,太没面子;也有人认为口头道歉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行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