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抚顺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山石形状各异,有的像莲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也有的像鱼,像蛇,像兔,我们一路欣赏,一路惊叹,惊叹它的奇异绝伦,惊叹它的巧夺天工

    B. 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C. 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D.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 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蜀道难》一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蜀道秀丽的景色,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透露出诗人一贯以来对社会的关注忧虑。

    B. 杜甫滞留夔州期间创作的《秋兴八首》,描写了浓浓的秋色,菊花两开昭示着宇宙间时光如流,表现了秋天如期而至,而诗人却依旧漂泊无依。

    C.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颔联两句雄浑悲凉,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及孤独,也表达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牺牲的女子的歌颂。

    D. 李商隐的《马嵬》(其二)叙写了唐玄宗在马嵬驿被逼赐死杨贵妃的事件,既暗含了对唐玄宗贪色误国的讽刺指责,也寄寓了对自身身世的感慨。

  • 3、下列各句屮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郞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各国共同应对众多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②庭审的正义、法槌的重量,最终还要通过执行体现出来。若是执行不公、执行不力或是执行腐败,那么,法院神圣的判决书终将成为一纸空文。  

    ③中国方案,大道之行。从文化角度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和海纳百川、高山景行的广阔胸怀。  

    ④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时时焚琴煮鹤、打碎自身美好的悲剧史。《白鹿原》中的白灵,便是一个为了寻求天堂之门,最终却误入地狱之口的理想主义者。

    ⑤在《美女与野兽》的两个迪士尼版本中,跳踢踏舞的厨具,欢快的浪漫配乐以及如痴如醉的的华尔兹舞曲让人膛目结舌,无暇去思考这其中的主题有多么的怪异。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②⑤

     

  • 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B.我国古代的纪年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乾隆三十九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指乾隆即位第三十九年。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根据“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可知汶水在泰山的南面。

    D.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里“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就是城。

  • 5、下列句子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君子学问渊博并且每天都对照检查自己。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译:堆土成山,风雨就会兴起啊。

    C.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译:废除先王的主张,焚烧各学派的著作。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译:如今他们的智慧反而不能够达到(巫医乐师百工)的水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途马

    张港

    风微云高日丽,草青花红羊肥,最好时节到草原了。红马白马菊花马,左五六右七八,低头啃草,尥蹶子撒欢儿。老牧人毕力格觉着日头爷在后背挠痒痒,就想眯上一觉。胯下马的马脖子一抬一弯,嘶鸣出怪调。毕力格揉眼一望,啊呀——不得了,苕条丛那儿倒着个人。

    毕力格打马驰去,果然是个人。黑袍黑帽,抽搐得腰一弓一弓,一滚又一翻,咬牙又咧嘴。毕力格将人弄进白毡房,换衣裳,搓红花,灌热奶子,捋脖筋抻大腿。这人脸渐红,五官也正了。毕力格认出了:莫不是卜奎城天增号的王掌柜?

    是是是,免贵姓王。王掌柜对毕力格又抱拳又施礼,说这是救命之恩,不是您老人家,命就扔荒甸子了。

    王掌柜转转脑袋伸伸腿:伤只在皮肉,疼的可是心,花大钱买的大白驹,它扔下我跑了,也不知去了哪儿了。

    王掌柜掏出钱,摆成两摞,一摞谢老人家,再一摞是要买一匹好马骑回城。

    毕力格摇了头,说:一把草药一碗奶子,上不了秤盘也扯不开量尺,芝麻星点儿个事儿,能拿钱说话?要马那中,钱你揣回去。

    救了命又送马,这哪儿使得?

    也不是卖,也不是送,只是借你用一程。

    王掌柜千恩万谢:定归还,定归还,完璧归赵,不差你一根马毛。

    毕力格带着王掌柜走出毡房,唤来一匹紫骝老马。

    看这马,戗毛倒刺,瘦骨嶙峋。王掌柜眼睛可就在大马群里踅摸上了,心里想,膘情好齿口好的大马有的是,偏偏借我这么一匹马!但话没出口。

    毕力格对马唱:马识途,识途马,送客人回到家。一边唱一边唤马捎进辕子,抹上笼头,搭上三花。白了王掌柜一眼,接着唱:马贵皮下骨,马宝精气神,好马千里能识途,好亲好马自家人。毕力格抱了两三抱干草:酸浆子消火不着病,碱草吃了骨头硬,捞刀秧小叶樟,百里千里稳当当……毕力格拍拍马背,摸摸马鼻梁,跟王掌柜说:有着伤,就甭骑了,这些草,足够吃个来回,你就躺车上,不用吆喝,别用鞭;来去我都交代了,这马顺当带你到卜奎城,一到家你就松了缰,它自个儿就能回来,省得你二百里地再折腾一趟;草在车上,足够了啊,足够了。

    王掌柜嘴上说:有这等好马?有这等神马?自己能回来?千恩万谢,说了些滴水之恩涌泉报的话,上车回城。

    小雨一场草深一层,毕力格扳着手指头算:都这老些天了,咋不见马回家。怕是道上……也就二百里的脚程,不能啊……不敢想,越想越怕。可借出去了又上门讨要,事又不亮堂,等吧。

    云压月风敲门。毕力格又扳了手指头,心上翻花乱滚,像有人一大把一大把地火上添柴。得进城!不进城找马,非憋出盘蛇疮火疖子不可。毕力格进得城里,七拐八拐寻到天增号。怎么看大匾大字也是天增号,毕力格前门后门转来转去,抽鼻子扯耳朵也没迈门槛。

    第二天一早,毕力格又来到天增号,踩点儿似的转悠。伙计上下打量他,说:你转两天了,看衣着是草地来的,你是——叫那个毕力格?

    是,正是。

    快快,里边请!里边请!

    毕力格问:这可是天增号?

    您这话说的,那还能假!大匾上明明写着字。

    可是,怎没听到我的马声?

    王掌柜已经出来,行礼作揖,千恩万谢:马就在后院,只是想喂上膘长些肉再放回去。

    见到马,王掌柜拍着马前胛后尻说:专人伺候着,一没套过车,二没搭过鞍。俺有钱,挑好的,补养,猛喂。

    毕力格大惊大乍高跳脚:咋成了这样!

    眼前这马,毛尖浸油,肋骨让肉填得满满。识途马微微对毕力格打个响鼻,继续低头吃料。

    王掌柜一百个一千个要毕力格留下吃饭。毕力格抚摸马耳,抚摸马鼻,眼仁儿由黑变红,一巴掌擂桩上,拽开缰,拉马走人。

    车摇晃着,毕力格疲惫欲睡,放任那马小步慢走。走了一程,毕力格一睁眼:这哪儿是回家的路?毕力格怒气攻心,扯马回天增号。

    毕力格立门外大叫:你们喂了什么?这马废了!

    伙计躬身道:红谷子,整麦粒,黄芪水,枸杞汤……俺掌柜叮嘱,这马瘦得不行,大补才是。

    毕力格一腚蹲儿跌地上:好好个马,让你们补成废物,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3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毕力格救助王掌柜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位经验丰富的老牧人,且为人重义轻利。

    B.王掌柜见到老马后,“没出口”和“嘴上说”的话不同,说明他内心瞧不起毕力格。

    C.“云压月风敲门”,既描写了云低风急的夜色,也暗示毕力格内心的紧张与焦虑。

    D.小伙计猜到毕力格的名字,并热情邀请他进门,表明王掌柜没有忘记报恩的承诺。

    【2】下列对小说语言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景物描写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动静相称,色彩明丽,委婉含蓄地展现了草原自由自在、阳光暖溢的和谐图景。

    B.文中“上不了秤盘也扯不开量尺”“抽鼻子扯耳朵”等口语化表述,契合草原人特点,使小说读来更具地域特色。

    C.全文人物对话省略了引号,这种表述方式使叙述者、阅读者和小说角色间距离更贴近,情感表达更自然,节奏更流畅。

    D.小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画线处连续几个动作描写,形象再现毕力格见到老马时的复杂心情,极具画面感。

    【3】小说讲述毕力格将老马交给王掌柜时,多次写到干草,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失途马”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2)---------------,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赤壁赋》中用“---------------,-------------”这包含比喻和对比的句式,表现出因人在天地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5)东临碣石,--------------------。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辛弃疾《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4)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_________《山居秋暝》)

    (5)王维《终南山》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勾勒终南山总轮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 《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建设国家、兴盛社会的历史使命面前,当代青年应该以《论语·泰伯》中曾子的“____________”两句话来勉励自己。

    (2)《荆轲刺秦王》中以“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将士在听到悲凉羽声时愤怒的神态。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其实是借写游泳以言志。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巷》中表现丁香姑娘走到了墙边,走完了雨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山西村》一诗中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努力又发现新的出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诗经》)

    (6)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离骚》)

    (7)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__。(《离骚》)

    (8)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9)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归园田居》其一)

    (10)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影”句描写出园内景色之美,正面写出园内小池清澈见底,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三、四两句写入秋之后,黄叶挂满树木,缀满村庄,有“一半”被落日的余晖照耀着,颜色更加鲜明。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秋景的美。

    C.五六两句写园中景色,幽竹如人一般静立,寒花为“我”吐露芬芳。既写出了诗人对小园风物的喜爱,又以物衬人,衬托了诗人静雅高洁的形象。

    D.诗人在小园中由斜阳看到新月初上,“新月似新霜”,既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也写出了秋夜的寒冷,故诗人说“小园宜小立”。

    2有人说“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诗句中“窥”字用得极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选文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选文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敩学半。”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敩xiāo,教导,使觉悟。后作“教”。②孙:通“逊”,符合程序,循序渐进。③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B.弗食不知其       旨:味美

    C.师为难       严:严格,严厉

    D.师而功倍       逸:闲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皆出于此乎       此之谓乎

    B.句读不知       学也

    C.吾未见其明       此四者,心之莫同

    D.群聚而笑之       当其为师,弗臣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一用三组对比分层论述,通过“嗟乎”“呜呼”的点染,加之感叹、反问的语气,直接而鲜明地批判了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B.选文二开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观点,然后强调学与教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教和学互相促进的结论,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C.选文二提到的“相观而善之谓摩”的学习方法,与选文一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师”的做法其实是一致的。

    D.两段选文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老师的作用,都表达了尊师重教的观点,并且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班里的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素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校先前的做法提出质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