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②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③假舆马者(借助)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贤能) ⑤审容膝之易安(审查) ⑥生生所资(凭借)
⑦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赏) ⑧肃宣权旨(意图) ⑨失其所与(结交)
⑩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⑪何厌之有(厌恶) ⑫助画方略(谋划)
A. ①③⑥⑨⑫ B. ②⑥⑧⑨④ C. ③⑤⑦⑧⑩ D. ①②⑩⑪⑫
2、下面是一副为北宋科学家沈括写的对联,序号已经打乱了顺序,若要按照对联的规律来重组,最恰当的选项是( )
①括囊乎 ②自纵横 ③梦里溪山 ④沈酣于 ⑤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
⑥尤壮丽 ⑦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 ⑧笔端谈论
A.上联:④⑦③⑥ 下联:①⑤⑧②
B.上联:④③⑦② 下联:①⑧⑤⑥
C.上联:⑦⑥④③ 下联:⑤②①⑧
D.上联:③⑥④⑦ 下联:⑧②①⑤
3、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②⑤①③⑥
B.⑥⑤①③④②
C.⑥①⑤③④②
D.④②①⑤③⑥
4、请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今日往而不反者
C. 距关,毋内诸侯
D. 乃欲以生劫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无论是驾乘摩托车还是电动车,无论是在车辆前排还是车辆后排,请您正确佩戴安全头盔、规范使用安全带。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三
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单就剧本来说,军事专家兰晓龙打磨了整整五年,初稿多达13万字,在导演的建议下反复修改删减到了6万字。为了拍好这部“纪念碑”一样的电影,军事专家和历史顾问在拍摄过程中全程坐镇。从筹备到拍摄,整个剧组用了两年多的时间,7万多名群众演员参与了拍摄过程,演出《长津湖》的人几乎都是剧组特别邀请的退役老兵。志愿军身上的棉服、胸章、绑腿全都一比一还原,枪、炮、子弹甚至连“坦克”都是剧组在国防部的帮助下造出来的,能开能走,外形一模一样,耗资巨大却仍然摆脱不了因为戏份被炸毁的命运。就连《长津湖》中出现的每一次行军和战争场面,都是由导演、编剧还有军事专家一起精心设计的,绝对让人挑不出错来。
看过《长津湖》的观众反馈,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足了功夫,使这部战争片看起来有血有肉。每位主演进组之后都要和导演、编剧一起写角色的人物小传,不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谁都别想开机!对此,导演陈凯歌说:“战争电影倘若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不知道为何而战、与谁作战的情况下,创作者和观众都是没有情感寄托的。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战争电影才有了意义。”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就是发扬工匠精神,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
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C.材料三认为“工匠精神”是对文艺作品“史诗级”的精致追求,拍摄《长津湖》就是为中国人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拍摄的。
D.三则材料从不同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坚守“工匠精神”,就要鼓励守着“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地实实在在地改变世界。
B.要想坚守“工匠精神”,就要提倡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安心做一个工匠,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C.要想坚守“工匠精神”,就要明白“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只要冰心一片、物我两忘,就有巧夺天工的卓越。
D.要想坚守“工匠精神”,就要像《长津湖》中每个主演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才开机一样,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观点的一项是( )
A.无为艺精心,何患不功名。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如果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发扬工匠精神”文化沙龙,请根据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出诗人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情无法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3)《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断绝”。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提示,写出横线上的句子。
(1)《过秦论》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__________,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劝学》中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 ______,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语句是: _______,善假于物也。
(5)《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6)《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7)《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自认为对国家:____________。
(8)孟子认为在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吃的和用的就不愁了时说: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枫林似火,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
国前途的乐观主义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春词
【唐】 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注】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注】楚客,指屈原,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昨来迎春”“今日送归”暗含对比,诗句含而不露,情在言外。
B.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兰花凋零、兰露如泣、柳枝迎风招摇的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典故运用巧妙,不着痕迹,妥帖自然,抒发心中积郁。
D.尾联时空交织,“一醉尽忘机”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2】“万古至今同此恨”中的“此恨”包含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 ②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B.①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②而在廷交执不可
C.①比至,下令曰 ②比冠,博通经史
D.①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②属文日数千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B.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C.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D.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开办学校,百姓得以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他离任开州之时,百姓挡住城门来表达不舍之情。
C.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14、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