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校运会接力赛开始前,班主任谢老师说:“俗话说,三人成虎,你们四人可以成龙啊,好好加油,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②考虑到如今昂贵的大学学费,人们最好希望找个物有所值的学校。作为衡量标准之一,看一下一所学校历史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大有裨益。
③据悉,奥运冠军孙杨出席一次商业活动要100多万,想想当年菲尔普斯出场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一般的娱乐圈明星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④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城市文明的涵养,也要久久为功。现实中,也有城市创文不在平时而在“评时”的怪象,验收来了焕然一新,评比完了退回起点。
⑤面对家乡父老的大力吹捧,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只是微微一笑,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⑥把蚊子当宠物养,可以给丽江这家客栈“最有爱心奖”。不过都说“物以类聚”,蚊子是吸人血的,可见这家客栈也好不到哪儿去。对黑心客栈,只有一个字:打!
A. ②⑤⑥
B. ①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2、依次将下面语句进行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②只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③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④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能独完。/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未云何龙?
C.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骊山北构而西折。
D. 李牧连却之。/ 燕赵之收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外卖业繁盛,方便面销量下滑,而韩国也有外卖,但“线上订餐的总成交额却并不高”,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外卖的人力成本和覆盖率不同造成的。
B.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整理、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叙事将会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C.瑞士旅游业把眼光瞄准了中国市场,旅游部门主动设计、开展中瑞酒店管理论坛、中瑞旅游论坛等,开启了中瑞旅游交流的新篇章。
D.文学刊物作为人才成长的平台,只有不断发现优秀作家,推出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精神的高度决定创作的高度,一旦睽隔生活主潮,即使拥有笔走龙蛇的高超智意,也终究无法写出好作品和大作品来的。
②我曾慕名买过一位网络名人的著作,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便是句不忍卒读的大白话。我想这样的书被人弃下,也是很自然的事。
③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一篇绝代的大文章,作于征和二年,这距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已有八年余,长歌当哭,痛定思痛。
④随着贪欲的不断膨胀,吕洪民的人生也渐趋错位“脱轨”。因为担心东窗事发,吕洪民长期承受着恐惧的侵袭和折磨。
⑤放眼整个社会,我们看到恶搞经典仍有不少追随者。这些年来,模仿周星驰喜剧的电影如过江之鲫,大多俗烂不堪,被观众所抛弃。
⑥漫天烽火中,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个体微小的生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汇聚成一道道坚强的洪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丑兵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巴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爱斯梅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
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爱斯梅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儿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给我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沓手稿:“这是我根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纯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 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 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衬托了丑兵高大的形象。
D. 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经典。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用“ , 。”两句话指出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现状,看似客观,实则是在警告杀人者血债要用血来还,是在号召人们在沉默中奋起,求得中华民族真正的前途。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生机勃勃秋景的句子是 ,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求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李白在梦境中登天姥山时的所见所闻、太阳从海上升起诗人耳畔萦绕着天鸡的叫声。
(3)杜甫《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苏轼《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突出洞箫声极其动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琵琶行》中“_________”借“月”烘托四周环境的寂静,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借酬“月”来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野兽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从正面摹写洞箫声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描写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颜色是“____________”,而沐浴在朝阳中的日观峰以西山峰的颜色则是“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人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怅问,表现了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2)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人海。”荀子的《劝学》中,表达此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慨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2、诗歌鉴赏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侵晓即拂晓,天色渐明之时。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 试简要分析。
【2】尾联是怎样传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
D.《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有人说:“母亲是儿女心中的太阳。”
也有人说:“阳光总在风雨后。”
…………
请在理解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