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ūn)巡  刻(lóu)   (hái) 老祖(tuán)

    B.墨(dí)    (xuán)   (jiàn)  头(diàn)

    C.杀(shì)  咽(wū)    杆(wéi) 沸反天(yíng)

    D.渣(zǐ)   进(chuō)  (cù)  不知句(dú)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独大的局面下,日本政府对民众的反对呼声____,8月30日 日本全国百万民众大游行的民众在国会外示威,抗议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和解禁集体自卫权。 

    一个星期前,某小区门前路边就竖起了全路段禁止停车的牌子,可附近商铺的车主却对此____ ,依然将车停在路边,有时还并排停两辆。 

    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

    A.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B.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C.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D.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侯之所大,固不在战矣   患:祸害

    B.人之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D.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辛弃疾的词大都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C.人犯错误并不怕,可怕的是犯而不校,这样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D.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其组织性、行动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使它们凝聚更多的民众力量,对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发挥更多作用。

    总之,持续有效地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形成社会协同效应,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只有每个个体从自身做起,提升生态认知水平,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才能促进生态治理各项重要任务的完成,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编自郭倩倩《生态治理亟须引导全民参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环保期望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令人满意的环保认知度。

    B.强化全民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必须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奖惩机制。

    C.建立各类民间环保组织比其他形式能更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出社会合力作用。

    D.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只有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生态治理的观点。

    B.文章对生态问题进行辩证论证,在看到人们环保认知增强的同时,也不忽视存在的问题。

    C.围绕着生态治理问题,文章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论述全民参与必要性和可行性。

    D.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生态理论,使论点建立在普遍性、规律性的认识上,更准确可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澄清对生态治理的错误观点,认识到治理不会一蹴而就,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B.提升环保认知,要关注正面环境议题,多做建设性工作,而不是去关注负面环保问题。

    C.在生态治理上,个人是责任主体,不仅仅要有认知,还要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监督。

    D.引导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政策、治理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___________”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2)屈原《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填空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3)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

    (4)________,用之不竭, _______________

    (5)肴核既尽_________

    (6)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仍需要学习,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苏轼《赤壁赋》)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   ,临难毋苟免。(《礼记》)

     

  • 11、名句名篇默写。

    (1)苏轼的《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写女子青春年少、容颜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出

    《诗经·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①佼(jiāo)人:即美人。佼,同“姣”,美好。像:同“嫽”,俏丽。②舒:舒缓。窃纠:同“窈窕”,形容女子休态苗条。③劳心:忧心。悄:优愁的样子。④懰(liù):妩媚。⑤懮(yǒu)受:形容步态优美。⑥慅(cāo):忧愁,心神不安。⑦燎;明也。一说姣美。⑧夭绍:形容女子体态轻盈。⑨惨:通“躁”,因忧愁而烦躁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句写月光皎洁起兴,第二句写女子容颜姣美,第三句写女子动作体态优美,第四句写女子忧愁不安。

    B.全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每句只换用了一个近义词,反复描摹女主人公的形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抒发。

    C.全诗上二句,每句末都用一“兮”字收束。“兮”字平和柔婉,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给人以一唱三叹、余味无穷之感。

    D.诗中意境朦胧而迷离,月光如水,大地静谧,女子的情影若隐若现,触动人的心弦,令人心生爱慕,不能自己地倾吐出爱的惆怅之情。

    2请简要概述诗中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李牧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B.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C.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D.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战国七雄之一。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齐、燕、赵、魏、韩。

    B.乘,车,兵车。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C.骑,一人一马。如“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襄王,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边境。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时,规定匈奴来犯,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损失。

    B.李牧坚持己见。李牧退守不战,匈奴人与守边官兵都认为他不肯出战是胆怯,李牧我行我素,赵王一怒之下把他召回。

    C.李牧战绩斐然。李牧复出后,立刻精选兵马、积极备战,后采取诱敌策略,灭了檐褴,打败东胡,收降林胡,单于逃跑。

    D.李牧抗命被杀。秦将王翦进攻赵国受到抵御,秦国使用反间计,赵王中计,撤换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就杀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2)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一位大学教授为让上初中的孩子每天都能好好吃早餐,有个好心情去上学,从这学期开始,工作繁忙的他几乎每天都准备不重样的早餐,对此,有人点赞,也有人不以为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