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猴痘病毒是一种包膜的DNA病毒,且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入侵人体,会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呼吸窘迫、皮疹等症状。关于免疫系统清除猴痘病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的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
B.感应阶段,吞噬细胞识别并处理该病毒,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C.增殖分化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D.效应阶段,细胞凋亡能直接作用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
2、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代表出生率,C代表死亡率
B.当B大于D时,种群密度会增大
C.可以根据E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F
3、蛙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的粗细不一样,局部麻醉药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起效快。实验人员准备了脊蛙,将麻醉药处理其中一侧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其左腿和右腿感受器,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用药前 | 用药后5min | 用药后10min | 用药后15min | ||||
| 左腿 | 右腿 | 左腿 | 右腿 | 左腿 | 右腿 | 左腿 | 右腿 |
刺激左腿 | + | + | + | + | - | - | - | - |
刺激右腿 | + | + | + | + | + | + | + | + |
注:“+”有缩腿反应,“-”无缩腿反应
A.脊蛙用药前神经传导通路正常
B.局部麻醉药的用药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经
C.用药后10min,左腿的传入神经纤维已经被麻醉
D.蛙类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比传出神经纤维粗
4、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关,该物质既可以由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也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后定向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C.去甲肾上腺素进入受体细胞后催化相关反应
D.注射适量的兴奋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5、下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关系图,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自由生活的甲烷氧化还原菌可以利用有机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海虾与共生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甲烷氧化菌和其他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D.冷泉中的冰蠕虫对人类医学的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6、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下图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生群落中存在分层,底泥层的生物可以不断清除水体中的动植物残体
B.藻类种群爆发,与鱼类争夺氧气,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鱼类持续大量死亡
C.水体中药物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水生植物体内,通过细胞呼吸进入鱼类体内
D.若药物A不能降解,只能在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而导致生物富集
7、生态位与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有关。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C.桃树春天开花,秋天落叶是因为其生态位发生变化所引起
D.可以通过调查某动物的食物、天敌等研究该种动物的生态位
8、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适宜电流刺激A处,可产生膝反射
B.伸肌收缩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其反射中枢是②
C.膝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伸肌中
D.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B处,仅结构③上电位表指针会偏转,结构④上不偏转
9、千百年以来,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叶林,500~1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100~1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草甸中生物数量少,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竞争现象
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其他环境条件
D.若群落千百年基本不变,说明达到了相对稳定的成熟群落阶段
10、蓝莓根的生长受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蓝莓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对蓝莓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二用14CO2培养叶片,分别测定不同浓度IBA处理下主根和侧根的放射性相对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CO2进入叶肉细胞后,最终转化成糖类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BA的极性运输,会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B.单侧光和重力均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根据实验结果分析,IBA不能消除根的顶端优势
D.IBA影响侧根生长的机制可能是IBA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更多的分配到侧根
11、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使用绿电等系列举措,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B.采用CO2环保型制冷剂制冰,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C.“碳中和”是指生产者CO2的同化量等于所有生物CO2的释放量
D.低碳交通、垃圾回收、使用绿电等举措有效减少了生态足迹
1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岛上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某森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13、2023年9月24日,杭州亚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决赛中,17岁的黄雨婷夺得冠军,26日她也成为本次亚运会的首位“三冠王”。她10岁入选区少体校射击步枪队,启蒙教练林克寒回忆,“我们当时选黄雨婷,觉得她的协调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好”。人体运动的协调性主要与脑的( )有关。
A.大脑
B.小脑
C.下丘脑
D.脑干
1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是生态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平衡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各组分恒定不变,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
C.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D.生物种群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即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15、麻醉药通常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者影响体温信息传入途径,也可扩张皮肤血管,从而引起体温降低,而解热镇痛药能使皮肤血管扩张并促进出汗,使发热病人的体温趋向正常,但不能降低正常人的体温,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麻醉药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削弱体温调节能力
B.全身麻醉引起血压下降可能与麻醉药扩张皮肤血管有关
C.解热镇痛药可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途径使体温下降
D.解热镇痛药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而达到镇痛作用
16、如图为钠、钾、钙三种离子通道之间相互作用,调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过程如下图。其中G-6-P是生物体分解利用葡萄糖的中间产物,ATP敏感钾离子通道(Km)能感应细胞内ATP/ADP比值的升高并关闭K+外流通道,最终引起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Na+、K、Ca2+外流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C.KATP通道对ATP/ADP升高的敏感性持续降低会导致血糖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时,人体只能通过图示过程调节胰岛素分泌
17、下列关于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不存在神经系统和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系统
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即各种激素的相互调节
C.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表现出抑制
D.在番茄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得无籽番茄
18、近段时间狗咬人事件频发,当人受到狗的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到惊吓后,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加快
B.受到惊吓后,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
C.此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当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9、在科学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用锡箔罩子把胚芽鞘尖端或下部罩上运用了“加法原理”
B.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
C.班廷把胰岛提取物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时,对实验组的土壤进行60℃处理运用了“减法原理”
20、下列关于PCR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扩增过程未加解旋酶,因为Taq DNA聚合酶具有解旋酶的活性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D.PCR可应用于遗传病、肿瘤及病原体的检测
21、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垂直带 | I | Ⅱ | Ⅲ | IV | V | VI |
海拔(m) | <1000 | 1000~2000 | 2000~2500 | 2500~3000 | 3000~3500 | >3500 |
植被类型 | 热带季雨林 | 常绿阔叶林 | 常绿落叶混交林 | 针阔叶混交林 | 针叶林 | 高寒灌丛草甸 |
蝶类种数 | 319 | 152 | 201 | 136 | 125 | 100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其中C 是指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W1
B.B1指生产者中未被利用的能量
C.C2包含初级消费者粪便的能量
D.能量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
23、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 叶林才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类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演替使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提高了生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B.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C.常绿阔叶林比草丛物种丰富度更高,种群密度也更大
D.常绿阔叶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针、阔叶混交林
2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他部位没有
B.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利于人体散热
C.用酒精擦拭皮肤有利于人体散热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
25、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图1和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图2和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2和4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___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_______________
26、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受到广泛关注。疫苗研制时常需要构建重组病毒载体,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C表示结构或物质,NcoI、SphI、NheI、BamHI四种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详见下表。
限制酶 | NcoI | SphI | NheI | BamHI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C↓CATGG | GCATG↓C | G↓CTAGC | G↓GATCC |
(1)分析图中C的黏性末端可确定,需要用__________(填限制酶名称)切割质粒B。
(2)重组质粒1用________(填限制酶名称)处理获得线性化片段,在缓冲液中将其与某克隆片段混合,适宜条件下成功连接。由图可知线性分子可以与克隆片段连接成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获得的重组病毒载体可以导入工程菌,高效表达出__________用于制备疫苗。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其S蛋白识别人体细胞膜蛋白ACE2并与之结合,使病毒侵入细胞,同时会引起人体相应的免疫反应。重组人源蛋白ACE2可用于治疗新冠病毒肺炎,请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局部如下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A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则结构A为________,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________(有/无)选择性。
(2)经检验该植物细胞的分泌物中含有一种蛋白质,请写出该蛋白质在细胞中从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的“轨迹”: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3)该植物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F进行信息交流,除此之外植物细胞间还可以通过细胞分泌的________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4)图2是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比较。(据图推测)H2O通过_____方式通过生物膜,生物膜对H2O的通过性比人工膜要大,根据你所学知识推测可能是生物膜上有________加快了水有运输。
(5)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染色排除法”的原理是________。
28、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效应器是 (填甲图中编号),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
(2)图乙中的③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 (细胞器)形成.其中含有的物质是 .
(3)图乙中信号只能从M传递给N,原因是 .
(4)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5)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29、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1)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________酶和DNA连接酶,DNA连接酶中,__________可连接DNA的两个末端。
(2)大肠杆菌PUC19质粒如图所示。
Lacz基因是PUC19质粒上重要的标记基因,其表达产物能水解X-gal,进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用EcoRl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不含LacZ基因和氨卡青霉素抗体基因)并进行检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单选)
A.应用涂布法将受体菌群接种在培养基表面
B.培养基中应含有氨卡青霉素和X-gal
C.挑取菌落的接种环在操作前后都应该灼烧灭菌
D.应挑取培养基表面的蓝色菌落进行扩大培养
(3)植物转基因技术中,最常用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其中需要的运载体是________,目的基因插入到该运载体的______中,以便使植物细胞得以转化。这是______植物和裸子植物常用的一种基因转化方法。
(4)动物基因工程中,一般把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______细胞中。
30、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快转基因奶牛的繁殖速度,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图所示)。
(1)在进行细胞培养之前,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进行分离,形成单个细胞,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________酶处理。
(2)在进行原代培养时,细胞的增殖方式是_________。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贴壁生长和_________等特点。
(3)将进行细胞培养的供体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去掉卵母细胞核的目的是____。
(4)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__________。
31、下列是一个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有等位基因 B、b控制),6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 (填“常”或“X”)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_ (填“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
(2)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3)7号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
(4)若7号和9号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患有家族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 。
32、
编号
| 组1
| 组2
| 组3
| 组4
| 组5
| 组6
| 组7
| 组8
|
处理
|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CO2和N2
|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CO2和N2
|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
检测结果
| 有淀粉
| 有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 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