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用心 D.范增数项王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Ián)    (yīn)    (xiá)    撒手人(huán)

    B.(chà)    (zhuàn)    (jī)    根究底(páo)

    C.(bǐ)    (hè)    (zhà)    冷嘲热(fěng)

    D.(hàn)    (dàn)    (qī)    斗奇(yàn)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英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30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直到1904年《法利塞人》出版,才引起社会关注。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D.张溥(1601—1640),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号西铭,太仓(江苏)人。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大家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B.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C.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D.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若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未之有也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⑥ 不拘于时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是亦走也

    A.①③⑤⑦/②⑥/④/⑧ B.①⑤/②⑥/③⑧/④/⑦

    C.①③⑤/②⑥/④/⑦/⑧ D.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①不久之前的报纸披露,有专家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愛”之中包含了“心”,“親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繁体汉字的阅读和书写犹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有机会再次向祖先表示由衷的敬意。

    ②当然,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反驳的声音迅速传来。繁体汉字笔划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一些人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先生们,请默写“簫、齊、鸞、齡、靈、叢、釁”这么几个字,感觉如何?

    ③如果允许插嘴凑趣,我愿意追加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使用篆书书写。篆书不仅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而且,篆书的历史更为久远。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不能抱怨这种要求的刁蛮无理,若根据专家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④相信我——提出篆书书写的意图并非制造某种夸张的调侃,而是再现文字史的概貌。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众所周知,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事实上,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时间大约是汉魏之际。我想指出的是,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总之,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⑤我不想纠缠每一个字的简化方案,也不想谈论隶书之后诸种字体性质各异的简化特征,我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是:那些专家为什么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如此明显的演变倾向——为什么未能察觉,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

    ⑥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

    ⑦偶尔能听到一种舆论:我们这个民族温柔敦厚,拘谨含蓄,很少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冲动。这种观点显然不对——一个没有创新冲动的民族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文化遗产?但是,多数人愿意承认另一个特征: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对于某些人说来,古人的辉煌业绩时常悄悄地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这时,一个问题愈来愈尖锐: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

    ⑧我想更多地提到“古人的创造精神”。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聪明和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还包含了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创新意味着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书写工具的日新月异,大众的识字如何更为容易,孩童如何启蒙教育——这时,汉字的简化成为一项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尽管如此,对于许多人说来,一个小小的不适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

    ⑨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什么?至少可以从文字史的演变察觉,古人曾经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积极互动。如果想到的仅仅是恢复繁体汉字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没有意识到隐藏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背后不懈的创造精神,那么,这种做法业已迹近于买椟还珠了。

    ⑩许多人已经熟悉了李鸿章的形容:现代社会的降临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科技,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种剧烈的震荡纷至沓来。这时,古人的现成经验显然不够用了。期求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的古人完整地解答当前遭遇的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平庸和懈怠。古人的业绩属于过去,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毋宁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

    ⑪无论是争辩汉字的繁简还是别的主题,“古人的创造精神”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首要内容。

    (有删改)

    1根据文意,第③段中“专家的逻辑”是指什么?

    2联系全文,下列有关“繁简之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简之争不仅是选择汉字形体的争议,更显示出思想观念的差异。

    B.主繁方从字形的文化内涵角度强调恢复使用繁体字利于传承文化。

    C.主简方从书写的便利实用角度强调简化繁体字与传承文化不冲突。

    D.繁简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恢复繁体汉字,因而是全文的中心话题。

    3概括第④段的大意。

    4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5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试分析下列事例中所体现的“创造精神”。

    近几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如淘宝、京东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语境,补写下列诗文内容。

    ⑴根据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士大夫之族择师之难,难在自己的心理,除了年龄和知识两个要素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也让他们很为难。

    ⑵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⑶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词鉴赏。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元昊反,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邑州,又破湛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番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嘉祐)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有删节)

    1对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2对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秦始皇时始有年号,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经略使,唐代始设的边防军事长官,宋代自西夏进扰后,陕西沿边大将一般都兼经略使。

    C.诏,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的皇帝的命令。敕。一般用于封官授爵的一种诏书。

    D.中牢,又称少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指猪羊二牲。因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为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青出身行伍,勇猛无敌。他凭借勇气在多次战斗中出生入死,所向披靡,最终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代名将。

    B.狄青得遇伯乐,终成大器。他有幸得到尹诛推荐,受到名将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和指教,开始学习兵法,从而更加出名。

    C.狄青贵而不骄,不忘初始。他出身骑兵,十多年后天下闻名,却始终保留着脸上的罪人刺字墨迹以牢记圣恩。

    D.狄青为人谨慎公正谦逊。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而且总是把战功让给部下。去世多年,神宗皇帝还亲自祭奠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2)愿得番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

    5根据原文分析狄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会一天天长大,走过童年、少年,进入青年时期。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长大的感觉真(好或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文面整洁,不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