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熙熙攘攘,顷刻间都到了上空。
B.很多人认为,在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之后,依托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复兴可谓倚马可待。
C.宋与金的历史,对明末崇祯皇帝说来,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臣民心中和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弱无能的君主。
D.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2、下列文学或文化常识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世称“八德”。“八德”中,孝悌居于重要位置,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B.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有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认为通过后天学习可以完善人的本性。
C.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常谓“万乘之尊”。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3、下列各项变换句式后与原句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如果拿看书画的眼光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镜。
变为否定句:如果拿看书画的眼光来看宇宙,不可能发现更大的三昧镜。
B.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呀”。
变为陈述句:我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呀”。
C.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他的音乐中。
变为反问句:难道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能避免出现在他的音乐中吗?
D.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
变为感叹句: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多么宽阔啊!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上届获得亚军的周洋在本届比赛中奋发拼搏,如愿以偿获得了冠军,卫冕成功。
B. 同位父亲因病去世了,小明对同位说:“惊悉家严过世,你要多保重身体,节哀顺变!”
C. 先生打扰了,这是我刚完成的一篇论文,烦请先生雅正,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D.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请留步,刚出炉的栗子,新鲜又好吃,欢迎免费品尝!
5、文中不同场所对应的对联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一中项家书院“承百年老院明礼崇德,继一中辉煌求知求真”
B. 重庆湖广会馆“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来来来认认真真想想事,忙忙碌碌暮暮朝朝坐坐坐潇潇洒洒宽宽心”
C. 慈云寺望江亭“极目高秋遥送两江云水,会心深处默对一树菩提”
D. 沙坪公园濯静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魂
杨建
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
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
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
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
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
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
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
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 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
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
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
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
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
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尚未完成的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
B.小说中写别的工匠与六爷同样被人雇用,前者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后者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
C.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
D.小说中多次对六爷看到他所打的石具因为没用场而被丢弃时的神态进行了刻画,从而突出了六爷对其石刻品被践踏的痛苦心理。
【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丰富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夔州峡口秋江景物特点,映衬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锦瑟》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 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①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②,水阔烟波渺。
[注]①故:依旧,仍然。②新声:新谱的曲子。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先用“新月”与“暗水”相映,再用“疏星”与“流萤”相照,描写了眼前所见所闻的自然现象,构思极为巧妙。
B.“疏星”是大而明、高而洁的,可它的亮光落下的时候掩不住暗处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却饱含着人生哲理。
C.词的上片选取了夏夜有代表性的景物,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运用衬托手法,以明衬暗,以声衬静,写出了夏夜的静谧。
D.本词是叶梦得晚年隐居浙江湖州所作,当时的南宋词坛多以豪放见长,叶梦得的豪放词富有哲理,豁达开阔,意境深远,本词就是这种特点的代表。
【2】请赏析这首词的结句“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旦暮必殁,乞降特思宵释。”御史李植动季党居正,落职为民。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去。归三年卒。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B.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C.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D.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B. 给事中,官职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纠弹官吏。
C. 乞休,指自辞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等。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 殁,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古人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称,如天子死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季驯心系百姓,为政造福一方。他任广东巡按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也遵守此法,得到允许。
B. 潘季驯成功治河,却遭弹劾罢免。黄河邳州和睢宁决堤,他负责治理河道,堵塞决口;工程完成后,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沉没过多而被弹劾罢免。
C. 潘季驯知恩图报,敢于仗义相助。他能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他请求免去张居正年迈母亲的死罪。
D. 潘季驯独抒己见,最终被迫去职。泗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威胁到祖陵的安全:他认为祖陵的王气不宜轻泄,因见不统一,最终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在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绘画,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他的画技仍然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决定去法国旅行,当他看到了真正的大师的画后,这时他才觉悟:自己并没有绘画的才能。于是他毅然放弃了他所爱的绘画,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并且很快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