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 焚百家之言(著作)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 , , 。 , , 。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 ⑤④②③①⑥ B. ③①⑥⑤②④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③⑥①④⑤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很为之苦恼。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D.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现代汉语全都一致的一项是( )
A.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洋洋 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 璧有瑕,请指示王 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
D.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A.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B.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
C.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3】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2)《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也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
(4)《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向朝廷进谏。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B. 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清秋已至,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C. 本诗与必修3中《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是不一致的。
D. 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扬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代裴舍人作)
白居易
公讳某,字士宽。父讳升,为京兆府咸阳令、河南府伊阙令,有文行学术,应制举对沈谋秘略策登科,诗入《正声集》。
公即伊阙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天宝中应明经举及第,选授婺州义乌县尉,以清干称。刺史韦之晋知之,署本州防御判官。无何,租庸转运使元载又知之,假本州司仓,专掌运务。岁终课绩居多,遂奏闻真授。永泰中,敕迁越府户曹,属邑有不理者,公领之,所至必理。大历中,本道观察使薛兼训以公清白尤异,表奏之,有诏权知余姚县令。时海寇初殄,邑焚田荒,公乃营邑室,创器用,复流庸①,辟菑畲②,凡江南列邑之政,公冠其首。其制邑、辟田、增户之绩,则会稽之牒、地官之籍载焉。建中初选授扬州仓曹参军。至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疾殁于江都县之私第,春秋六十二。
夫人清河崔氏,凤阁舍人融之侄孙,郑州司户法昂之女,妇顺母训,中外师之。贞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疾终于三原县之官舍,享年六十二。有子曰播、曰炎、曰起,咸以进士举及第。播应制举对直言极谏策,授集贤殿校书郎,累迁监察、殿中侍御史、三原令;炎既第未仕;起应博学宏词科,选授集贤殿校书郎。昆弟三人,不十年而五登甲第,时论者荣之。
呜呼!夫懋言行,蓄事业,俾道积于躬者,在人也;践大官,赞元化,俾功加于民者,由命也。有其人,无其命,虽圣与贤,无可奈何。维公在家以孝友闻,行己以清廉闻,莅事以干蛊闻,如金玉在危,动而有声。又常以致君济人为己任,有识者深知之,宜乎作王者心膂耳目之官,以经纬其邦家。而才为时生,道为命屈,名虽闻于天子,位不过于陪臣,郁郁然殁而不展其用者,命矣夫!古人云:“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今其将在后嗣乎?不然,何乃德行、政事、文学之具美,聚乎公之三子乎?天其或者殆将肥王氏之家,大王氏之门,以甚明报施之道者也。某不佞,与炎同升诸科焉,祗命于宪府也,与播联执其简焉,及为考文之官也,又起在选中焉,辱与公之三子游,而聆公之遗风甚熟,故作斯文,无隐情,无愧辞焉。
(选自《全唐文》第七部卷六百七十九,有删减)
注:①流庸:亦作“流佣”。流亡在外受人雇佣的人。②菑畲:耕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邑有不理者 理:条理
B.时海寇初殄 殄:消灭,灭绝
C.夫懋言行,蓄事业 懋:勉励
D.某不佞,顷对策于王廷也 佞:才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直呼尊长的名字为大不敬,但某些情况下又不能不说,就用讳某某,表示避讳之意。
B.敕:指帝王的诏书。与圣旨常用的“召”“制”相比,“敕”有告诫官员不要恃宠而骄的意思。
C.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词语“迁进”“迁除”“迁延”等都表示升迁。
D.辱,谦辞,表示承蒙。古人常常用谦辞表示自己的谦虚,这样的谦辞还有“鄙”“愚”“拙”“老”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士宽为官清廉干练,所到之处都治理得很好。他担任余姚县令时,积极建城、开田、增加人口,政绩在江南城市中居于榜首。
B.王士宽的夫人清河崔氏为妇顺从恭敬、为母谆谆善教。她精心养育的三个儿子均高中进士,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荣耀。
C.即使有人在言行、事业上不断精进,使自己堪比圣贤,也不一定就能做大官、辅佐国君教化天下、对百姓有功绩。
D.作者认为王士宽虽有治国之才,却因为命数不好没有机会成为君主得力的重臣,一直压抑到去世,宏才也没能施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明德大智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馀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等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意蕴悠远的境界,也是现实生活中让人纠结的人生命题。你能联想到哪些动人的“等待”?你是否有过难忘的“等待”经历?“等”,还是“不等”,你如何抉择?“等待”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