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则移其民于河东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3、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状语后置
B.今君乃亡赵走燕 判断句
C.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D.乃幽武置大窖中 宾语前置
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
B.“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只改一次年号。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 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所守或匪亲
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那么,如何有效和顺利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根据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甚至对立的同一。这意味着,没有众多的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国家,就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这意味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形成、人类整体利益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不能眼里只有自我的特殊利益而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不能以自身特殊利益来损害人类共同利益。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种情况是,一些强权国家私利膨胀,常常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或理由指手画脚,任性妄为,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这实际上也是把狭隘的自我利益至上化、绝对化的强权主义的做法。
(摘编自邱耕田《哲学视阈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对文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意识或思想。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
C.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反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比意识更重要。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
B. 文章“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说明一个国家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也就是追求人类共同利益。
C. 在论证方法上,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D. 文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逐层分析,论证过程十分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和主观、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先有客观现实后有主观认识,先有实践后有意识。
B.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C. 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否有效果。
D. 一些强权国家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年)端午节凭吊屈原时所作。这一年,他流寓在湖南、湖北。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高咏楚词”指高昂地吟诵楚辞,“节序匆匆”表达的是时光流逝,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情绪。
B.上片“榴花不似舞裙红”一句,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作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鹊起时的情景。
C.下片开头第二句中“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采用比喻手法,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D.下片中间一句说酒杯深浅虽相同,但今日并非去年,感喟深远,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C.非能水也 水:游泳
D.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4】翻译下列句子。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