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③王无罪岁 ④小学而大遗 ⑤赢粮而景从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⑧囊括四海之意
A. ①④/②③⑦/⑤⑧/⑥ B. ①④/②③⑥/⑤⑧/⑦
C. ①②④/③⑦/⑤⑥⑧ D. ①④⑥/②③/⑤⑧/⑦
2、下列各项中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回体小说由唐代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每篇小说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回;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收束语。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水浒传》。
B.孟子维护并且发展了儒家学说,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肯定“人性善”。《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在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下,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创作实践。
D.科普文是一种说明性文体,是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文章。讲究内容的科学性和文笔的文学性。
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夜趋高邮
B. 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
C. 都督诸路军马
D.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有韵文体。著名的赋体文章有杜甫的《阿房宫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疏,古文体中的奏议类,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论,属于古代论说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析理透彻。
D.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四大悲剧是《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
5、下面有关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里的“风流”是“风韵”的意思,“态度”是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C.“送灶”,旧历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D.“五陵年少争缠头”这里的“五陵”是指唐代五位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贵人家多聚居在此地。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 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 望、闻、问、切 |
八纲 |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
辨证 |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
诊断 |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1】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
C.“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既要创造又要创新。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
C.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开展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3】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4)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无衣》)
(7)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8)___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1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语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撒、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C.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驾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不同之处。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
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俯冯夷之幽宫 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视,无可置者
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2)“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莉和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根据你的感触与思考写-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