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安顺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shè)级而上,威严的qióng)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那轻,那pīng)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āo)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作态。

    D.不要轻)了事业对精神的)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   幅射   销声匿迹   海枯石烂

    B.湎怀   彗星   袖手旁观   轻歌慢舞

    C.喧哗   迁徒   格物致知   分崩离析

    D.赋予   虔诚   多多益善   叹为观止

  •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每年的423日“世界读书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广大读书人、爱书人的节日。

    B.智能家居展上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新产品,让人感受到了高科技带给人们的便捷与高效。

    C.飞驰而过的风景,在我心底掀起了阵阵波澜,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前面又有别样的风景接踵而至,令我目不暇接。

    D.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培养平台,为农村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川流不息的人才支撑。

  •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

    B. 老师的办公室里,昨天同他诚恳的交换了意见。

    C. 细长的双腿的仙鹤,在画中与人物和环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D. 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堪称人物矛盾心理描写的名句。请发挥想象与联想。将此句内容改写成现代文,传神地表现人物形象与心理,100宇左右。

    【2】这首叙事诗虽然短小,但无论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情节冲突制造,都堪称优秀故事的典范。请就以上两方面,各举一例做写作手法的简要赏析。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冲突制造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篇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开始,叙述视角就偏离了主人公“卖炭翁”。作者这种写法合理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

    (4)__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5)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通过________对儿子________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要他做一个“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作品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高老头》 B.《人间喜剧》 C.《欧也妮·葛朗台》 D.《约翰·克里斯朵夫》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锄头·镰刀·石磨

    董国宾

    ①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

    ②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糊糊的气息。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刀和石磨,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艰难而快乐地度年月。

    ③记忆里,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到了田间地头,袖子一卷,“哧溜”钻进地垄里。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一垄一垄地往前移,再从地块的那头返回来。父亲的身影从南头移到北头,又从左边移到右边,一大块地眨眼间就在父亲的锄头下变了样,一块又一块泥土翻了个身,褐黄的颜色呈现在天空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味。父亲一辈子都在和锄头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个年头还要重复做一遍。父亲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父亲一生的时光都在锄头挥舞的岁月里长大和变老。

    ④父亲用过多少把锄头,我记不得了,曾有一把长一米半,锄把是一棵核桃树的树干。父亲一出门就带上它,起早摸黑到田里去干活,将它插入土地,翻起土层和草皮,回到家里,竖在院墙的拐角处。那锄头的锄把磨得光亮又圆滑,锄刀明晃晃的,刀口中间有一个豁口。10岁的我走过去,用手拭了拭那豁口,心里直发悚,好家伙,什么东西使它变成这样,它真是一头能出力干活的牛!在一次次不停歇的劳作中,父亲的锄头一点点磨亮了,又一点点磨损了。在过掉的时光和岁月里,父亲走过的地方,都有锄头的影子在晃动。

    ⑤乡村生活里,镰刀和锄头都埋头干农活,锄头使庄稼快乐地长大,而镰刀挥舞的时节,乡亲们便迎来了丰收和喜悦。父亲锄草、施肥和耕种,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庄稼有了好收成,父亲就找来镰刀准备收割。田野上小麦熟透了,一棵棵麦子挺得很直,麦穗饱胀欲裂,父亲先是磨镰刀,然后再把它们收回仓。他有节奏地晃动着臂膀,镰刀在磨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每磨几下,就在刀刃上试试手。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锃亮的镰刀当中,有一把为父亲专用,刀柄很长,上面缠了一层丝线,刀身优美地弯成弧形,在一年年的收割中,父亲用它收获了多少金黄的麦子,流了多少汗,没有人去想过。

    ⑥麦浪像个金色的沙丘拥向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麦浪的一角,父亲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着自家的麦子,虽然这是个慢活,但他动作麻利又娴熟,我躲到一边闲散一会儿再跑回来时,他身后麦子已倒下一大片。父亲直起腰来,回头看上一眼,兴奋地说:“今年收成好,咱农民有指望啦。”话还没说完,他心思又沉重起来,慢吞吞地说:“李海的庄稼遇上了病虫害,他家的口粮不知够不够。”镰刀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是每个庄稼人都高兴得起来。

    ⑦庄稼收获了,乡亲们就用石磨磨成面粉。在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里,锄头、镰刀和石磨,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什,不可或缺。昔日的农家院落里,几乎家家都摆放着一盘石磨,它们从岁月的深处走过来,打磨着乡下人简单的日子和时光。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磨盘用石头打造而成,靠近边缘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添谷孔。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均匀分布在四周,通过转动,被磨齿磨成面粉,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再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或瓮里。

    ⑧石磨像头任劳任怨的牛,磨豆子,磨高粱,磨小麦,什么活都干。母亲常常一大早就起床,把金黄的玉米倒进磨孔。父亲力气大来推磨,石磨沉重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炊烟升起来,母亲把磨好的细面做成面饼,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在忘不掉的记忆里,庄稼收成好,石磨磨出的细面多,乡亲们就有饭吃。但发生自然灾害后,石磨就磨不出面来,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

    ⑨锄头、镰刀和石磨已成为一段历史和记忆,但它还是一段走过来的路。这段路酸楚又漫长,但最踏实和厚重。回头看一看过往的锄头、镰刀和石磨,我仿佛看到祖辈们从岁月的那头挺着胸走过来,一步步把我们送进了新生活。

    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中“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一句中的“温暖”“无奈”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下课铃响了,数学廖老师正讲到关键处,于是拖堂5分钟把这个问题讲完才下课。 同学A说:“哎,真讨厌,老师拖堂就耽误了我们下课玩耍的时间。” 同学B说:“我们换位思考吧,站在老师的角度,他是为我们的学习着想呀。”同学C说:“我们还是理解老师,廖老师并不是经常拖堂,今天实在是讲到关键处,如果这堂课不讲完,下节课讲,不仅要重新画图,还要从头讲起。老师拖堂其实是用自己的时间义务帮我们上课呢。”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4)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