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宋史·方技传》中有载:“史序,京兆人。善推步历算。太宗亲较试,擢为主簿”,“雍熙二年,廷试中选者二十六人,又知监事”,“修《仪天历》上之,又尝纂天文历书为十二卷为献”。这反映了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重文风气的聚兴

    D.传统科技的传承

  • 2、《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在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它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线,发展成一次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该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西安事变

  • 3、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的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 4、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在朝廷核心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这体现了(     

    A.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满汉民族地位趋于平等

    C.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强大

    D.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 5、某同学进行“明代医学进步”的主题学习,梳理如下表格,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明代以前

    明代

    病症

    认为天花是无法预防的病症。

    发明人痘接种法,成功率达97%。

    病理

    东汉以来认为伤寒是皮毛侵入人体引起的。

    认识到传染病是由戾气引起,戾气由口鼻侵入体内,侵犯部位不同,引起疾病不同。

    著作

    药物学著作说法不一、错漏较多。

    李时珍著____收药1892种,以多级分类法区分,检索更容易,更注重药物考订。

    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九章算术》

    D.《本草纲目》

  • 6、晚清东南督抚曾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宣布无论其他地方发生何种骚乱,双方必须遵守各款规定。这些协定(     

    A.阻遏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体现了清廷统治危机的加深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完全出于维护西方在华利益

  • 7、“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歌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 8、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学生创办《五七》日刊作为运动的喉舌。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小型革命报刊。据不完全统计,总数有 400余种。 这些刊物大多以宣传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为己任。这些报刊的发行(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使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D.反映了文明开化的新风尚

  • 9、邮票蕴含着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某纪念邮票选取了一面党旗、一艘红船和一座住宅建筑作为邮票的主要图案。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10、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全国普及雇佣劳动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 11、《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

  • 12、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卫国的巫师),使(巫师)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不听,三年,乃流王于彘(地名)。这说明当时(     

    A.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B.原始民主传统可制约君主

    C.宗法制分封制走向解体

    D.高度集中的权力受到挑战

  • 13、1942年至1948年,《文化先锋》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创办发行。其中“建国历详解”栏目专门介绍刊物发表的当天或临近日期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     

    事件类型

    文本叙述

    关于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伦敦蒙难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

    其他革命先烈的生平

    朱执信先生殉国纪念日、黄克强先生殉国纪念日等

    抗战期间的大事

    防空节、淞沪抗战纪念日等

    文艺节日

    美术节、诗歌节等

    A.意在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B.利于客观记录历史事实

    C.唤醒了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

    D.反映了国共关系的恶化

  • 14、2000年,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村委会选举中,王大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举村委会主任。王大妈意愿得以实现的“依据”是(     

    A.《民事诉讼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行政复议法》的颁布

    D.《选举法》的颁布

  • 15、有学者认为,“秦政”并非始于大一统之秦朝,而是始于经过变法后建立了区域式集权国家的战国七雄。战国变法使各诸侯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区域式集权国家治理模式。这一观点重在强调(     

    A.变法运动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制度演进具有内在传承性

    C.战国时期尚未实现真正的统一

    D.国家治理呈现多样化特征

  • 16、下面是董仲舒的部分言论。据此可知,董仲舒的这些言论(     

    言论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未有夫人君之权,能制其势者也,未有贵贱无差,能全其位者也

    A.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B.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D.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 17、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专门描写商人形象的商贾小说。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商人既有正面的形象、也有负面的形象,他们有的唯利是图,有的讲究诚信,无论哪一种,大都被作家刻画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心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18、林则徐汇译《四洲志》,收集西洋各国情报和国际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强国御侮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存

    D.自强求富

  • 19、某学者指出,“秦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法家所反对的,韩非《亡征》篇中列举的一百多种国家灭亡的征兆,秦始皇的做法就占了好几条。”该学者意在说明秦朝的速亡(     

    A.与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B.在于摒弃了法家的治国思想

    C.起因于反秦势力的日益壮大

    D.源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20、明清小说塑造的草莽英雄往往出身平凡,但天赋异禀、豪爽而又善良。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出身农民家庭,是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小民,但他会为民除害,为民谋利。这样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A.民众反对专制的诉求

    B.统治者维护封建纲常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文人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追求

  • 21、明清两代以北京为都城后,宫廷贵族间流行植养花在。《析津日记》截“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居人遂以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如都门。”《帝京最物略》中有京郊圃人“废晨昏者半岁,而终岁衣食焉。”这反映了京郊地区(     

    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 22、如表可用来揭示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是(     

    熙宁二年(1069年)七月

    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

    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年)十二月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

    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

    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

    A.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损害农民利益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段话出自(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4、有学者在论及新文化运动家庭革命时认为,“家庭革命是破坏与建设兼具的,不过前者显著,后者隐晦而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家庭革命(     

    A.瓦解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举起了宣传科学的旗帜

    D.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________的重大意义

  • 26、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_______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_______,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_______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_______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 27、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___________;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 28、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________,改南京为________,定都于此

  • 29、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________国家。

     

  • 30、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____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________________,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________的转移,实行________,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________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

    (2)________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在1997年中共________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1、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_______,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______________辖区和______________辖区。

  • 32、外交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_________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 33、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4、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________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材料“诗歌里的古代经济”

    朱门巧夕沸欢声,

    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

    不须徼福渡河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诗歌里的古代经济”,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做到史论结合)。

     

  • 36、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都城?两个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影响?

  • 37、三国干涉还辽是什么事件?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有权选举、弹劾大总统及国务员。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司法权独立行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从材料看,《临时约法》体现了哪几项主要原则来构建政治体制?

    (2)这部《临时约法》的思想政治意义有哪些。

     

  • 39、小说与戏曲繁荣的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