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班正在策划“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展览活动,以下四幅图片按时序布展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油画) | ②遵义会议会址 |
③《南昌起义》(油画) | ④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即跪坐。魏晋以来,随着胡汉杂居,胡床自北而南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出现,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这说明
A.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改变
B.胡汉交融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
C.胡人汉化与汉人的胡化同步进行
D.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3、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儒家 |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墨家 |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 |
法家 | “尚法”,依法治国 |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5、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6、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 )
A.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B.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C.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
D.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
7、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当时,革命军担当的历史使命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土豪,分田地”
8、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如今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当地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上述传说可用于印证三国时期( )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B.西南地区农业耕作技术改进
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
D.茶税成为蜀国主要收入来源
9、如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推行旨在( )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垄断全国商品贸易
10、下表为某学者对1840年前后中英枪支的对比。该表可直接用于研究( )
| 枪型 | 枪长(米) | 射程(米) | 射速(发/分钟) | 枪刺配置 |
中方 | 兵丁鸟枪 | 2.01 | 约100 | 1至2发 | 无 |
英方 | 伯克式 | 1.166 | 约200 | 2至3发 | 有 |
布伦士威克式 | 1.42 | 约300 | 3至4发 | 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1、史书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体现( )
A.藩镇割据
B.朋党之争
C.郡国并行
D.外戚专权
12、据宋人记载:“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谓之契丹官,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谓之汉官,南枢密、南宰相”。这一官制对应的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 )
A.近代化道路
B.新民主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宣政院是一个常设的中央管理机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政务,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立,长官由帝师(藏族)重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贵族担任。该机构的设立( )
A.践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中书省形成权力的制衡
15、据记载,在南宋都城临安形成了产销中心,当地的民谚曾这样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并且还有记载说,自东门外放眼望去,全都是菜地,根本就没有民居。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明显发展
C.经济领域出现了区域性分工
D.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主要部门
16、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17、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文献史料 |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唐)王建《秋千词》 | ||
实物史料 | 彩绘打马球女俑 | 彩绘狞猎骑马俑 | 《弈棋仕女图》(局部) |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18、有学者指出,秦统一以前,“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据此可知,秦的统一( )
A.巩固了大一统的体制
B.促进了疆域的不断扩展
C.避免了分裂割据现象
D.有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
19、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B.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军队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C.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D.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在北洋政府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设有两院制或一院制的国会。继袁氏之后的北洋集团的主要人物均不得不采取以军事武力作“后援”,以“民意”为招牌来激烈地“竞争”最高的政治权力。这说明该时期( )
A.北洋政府切实践行民主
B.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C.社会转型有较大的阻力
D.军事夺权成为主要方式
21、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表明( )
类别 | 制造业 | 货物贸易 | 商品消费 | 外资流入 | 外汇储备 | 整体经济实力 |
世界排名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二 |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 第二大经济体 |
A.“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
B.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C.“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22、明清小说塑造的草莽英雄往往出身平凡,但天赋异禀、豪爽而又善良。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出身农民家庭,是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小民,但他会为民除害,为民谋利。这样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
A.民众反对专制的诉求
B.统治者维护封建纲常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文人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追求
23、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全国普及雇佣劳动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24、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指出:“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迫使斯大林签订了新的中苏条约,其结果是苏联将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为了保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斯大林必须实现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国东北丧失的战略地位。于是莫斯科决定积极支持朝鲜发动突击战,迅速统一朝鲜半岛。"从中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
A.苏联和朝鲜合伙阴谋发动了朝鲜战争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导致朝鲜战争爆发
C.新中国的对苏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D.毛泽东个人的政治决断力征服了斯大林
25、对外开放
(1)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________,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后,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
(2)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_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________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地参与经济________进程。
26、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___________;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7、内容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2)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________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8、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29、背景(1)北宋________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________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________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30、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________的万里长城。
31、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________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
32、鸦片战争
(1)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导致______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______负担。
(1)导火索——______
①人物:道光帝湖广总督______
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______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_____的决心。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______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署大量不平等条约,丧失众多______。
①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______》。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英、美、法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______的开端。
33、________年,女真族首领_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__定都会宁府又称________
34、蒙古政权的建立与扩张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建立________。
(2)扩张:先后灭掉________,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________。
35、统一全国
(1)什么叫“宁汉合流”?
(2)东北易帜指的是什么?
36、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是怎样的?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豳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英国《王位继承法》(1701)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38、“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那些危害?
39、秦朝是怎样巩固统一的?(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