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诗句采用了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A.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B.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C.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D.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 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D.长 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角(líng) 虔诚(qián) 演译 接踵而至(zhǒng)
B. 卑鄙(bì) 蛮横(hèng) 赋予 挑拔离间(bō)
C. 瞭望(liào) 拙劣(zhuō) 决择 暴风骤雨(zòu)
D. 驰骋(chěng) 推搡(sǎng) 敦实 纷至沓来(tà)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中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5、古诗阅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1】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6、根据提示默写。
①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③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⑤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敢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①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真正的共鸣”的含义。
②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主要内容。
8、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你?
①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路上突然看到某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定睛一看却发现是自己认错了,对方可能只是神似或有某些特征和自己认识的人相似。那么,世界上是否可能存在两个并非双胞胎却有着相同面容的人呢?
②“完美分身”存在的概率有多大?
③就像双胞胎里也有龙凤胎,不仅是相同性别的陌生人可能拥有相似的面容,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也可能长着类似的面孔。
④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跨越多个国家,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尔还真找到了不少陌生人“双胞胎”,并为他们拍下照片。这组摄影作品名为《我们不是双胞胎》,有超过200对长相高度相似的非双胞胎参与其中。
⑤这些人并非双胞胎,也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却拥有如同复刻的脸庞。看到这里,你是否也产生了找到另一个自己的冲动?或者开始担心有人会利用自己的“替身”行不轨之事?先别着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⑥如今的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到各个领域,从解锁手机到电子支付,全都可以靠刷脸完成,十分方便快捷。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基础上,即使是双胞胎的脸也会存在细微差异,更别说两个只是看起来相似的陌生人。
⑦那么,存在与自己大体相似的另一张面孔的概率有多大?
⑧在获得了来自美国军方数据库的4000张不同面孔后,科学家泰根·卢卡斯测量了他们的8项关键面部识别特征,例如双眼或双耳间的距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8个面部特征在两个人脸上完全匹配的概率小于1万亿分之一。而且一张脸上的特征远不止8个,要找到你“完美分身”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⑨大脑如何识别一张脸?
⑩虽然完全“复制粘贴”的长相难以出现,但实际上,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我们不时就能发现两个长相雷同的人,网上也流传着不少和名人撞脸的面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只是在整体上给人相像的感觉,如果把细节逐个拆开对比,又会发现不少差异。
⑪这是因为大脑在进行面部识别时,并非逐一分开判断细节(比如眉毛的弧度、瞳孔的颜色),而是首先从整体出发,比如发际线轮廓、肤色和五官排布方式,只要大体相近,就能让我们产生“这两个人长得好像”的感觉。接下来大脑才会关注眼睛、嘴巴和鼻子这些局部特征。
⑫我们的大脑主要通过梭状回面孔区将各个面部特征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即使一张脸的局部细节发生改变也能被认出来。也就是说,一般人是不会因为朋友换了个发型、修了个眉毛就认不出对方了。
⑬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目前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超过50种可能与面部特征有关的基因,比如从眼睛到鼻根的距离等。在有限的基因数量下,理论上只要组合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出现相似的情况。
⑭但是一张脸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从五官、肤色到毛发在人群中都有着高度多样性,许多特征的形成也并非由单个基因决定,不仅可能有复杂的基因间相互作用,而且还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通过基因分析来还原人脸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
⑮不过,同一种族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的面部特征,比如亚洲人的黑发、黄皮肤,再加上足够大的人口基数,决定面部特征的基因就更有可能出现相似的组合,所以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想要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伙伴或许会相对容易一点。
⑯人脸多样化源于爱“看脸”。总体而言,人脸出现重复的概率是很低的。2014年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显示,我们人类的面部特征相比其他动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而这样的演化结果与“看脸”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紧密相关。
⑰比如企鹅在我们看来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过BBC纪录片的小伙伴就会知道,在企鹅的育儿区聚集着成千上万只企鹅宝宝,它们看起来全都一个样,那如果一只企鹅宝宝混入一大群企鹅中,企鹅爸妈又是如何找到它们的呢?如果靠逐一认脸,估计还没找到宝宝,企鹅爸妈就累坏了,好在它们其实是通过声音来识别彼此的,所以在面部特征上并没有发展得多样化。
⑱但人类就不同,面部特征是一般人识别彼此最重要的方式,孩子认爸妈、成年人找伴侣,都离不开“看脸”。而且,相比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手,丰富的面部特征更不容易出现重复,更方便我们对上号。由于面部特征具有遗传性,“看脸”也让我们的祖先能更准确地识别出自己的亲人或同宗族的成员,对生存更有利。
⑲有研究表明,我们对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更有好感,认为对方更值得信任,也更具吸引力。从进化角度解释,这或许是因为相似的面孔暗示着可能的亲缘关系。但在人口数量庞大的现代,这样的推测可就行不通了。你以为对方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但布里斯托大学的遗传学家表示,即使长相相似,你们的DNA相似度也可能与随机的陌生人无异。
(选自《万物》杂志官方微信“把科学带回家”)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根·卢卡斯经过对人所有面部特征的研究,得出了两个人脸完全匹配的概率小于1万亿分之一的结论,因此,要找到你“完美分身”的可能性非常低。
B.人脸多样化与“看脸”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紧密相关,其它动物的面部特征没有像人类这样高的多样性,如企鹅在面部特征上就并没有发展得多样化。
C.只有在同一种族中才能找到和自己面孔相似的人,因为人类的面部特征具有遗传性,同一种族不但会有一些共同的面部特征,还暗含着可能的亲缘关系。
D.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只要基因组合的次数足够多,就定会出现相似的情况,但影响长相特征的因素非常多,只通过基因分析来还原人脸结果并不科学。
【2】选文⑰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从哪些方面给我们介绍和阐释了“人脸相似的概率”这一科学问题的?请简要作答。
9、题一: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