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______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正义是杀不完的, ____真理永远存在。
(3)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_____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A.然而 因为 形成 B.然而 因为 铸成
C.从而 因为 铸成 D.从而 但是 形成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鲁迅——中国现代——小说
B. 《核舟记》——魏学洢——中国明代——说明文
C.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英国——游记散文
D. 《卖炭翁》——白居易——中国唐代——古体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子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B.随着时令性水果的大量上市,水果供应短缺的局面应会得到改变,水果价格将会回落。
C.近年来, 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位优秀的有着三十年教学经验的西藏高原乡村教师。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D.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造谣传谣。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2)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卖炭翁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蒹葭苍苍,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3)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7、(题文)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斯蒂芬·茨威格,_________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8、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 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a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②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 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③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 b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④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 c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⑤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d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对文章的标题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标题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和事物的特征--“朋友圈”的历史和今天。
B.标题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标题总领全文,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D.标题引用热门话题,贴近人们生活。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C.本篇说明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D.第④段划线句中的“传说”一词表示猜测、并非经过证实,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中各句的说明方法判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a句运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朋友圈”是各类社会媒体的祖先,有着悠久的历史。
B.b句运用作诠释,突出地说明了女孩版朋友圈的特点。
C.c句运用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古人旅途中题诗刻字发朋友圈,既体现文章品位又获得陌生朋友点赞的情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d句运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朋友圈”的历史悠久,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9、作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笔下的秋山傍晚,日落月出。明月之下,是清新洁净的,是澄澈明朗的,是宁静幽远的……
请以“明月之下”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