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潮汐 佁然自乐 人情事故
B.辐射 晦暗 海枯石烂 大彻大悟
C.蛮横 诬蔑 阳奉阳违 风口浪尖
D.襁褓 绌劣 暴风骤雨 怒不可遏
2、下面相关内容的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文章开头写鹏的神奇变化,鲲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鲲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意境壮阔。
B.“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这一句以声写静,更突出了山林古寺的幽静。
C.“挥手自兹去”一句描写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萧萧班马鸣”一句中“班马”是指离群的马,作者借班马悲鸣不已,衬托出双方难舍难分的情谊,婉转含蓄。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一句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愁苦的心境,为下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作了铺垫。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B.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 日光下澈 下见小潭
D. 凄神寒骨 林寒涧肃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叙述卖炭老人一车千余斤的炭被抢的经过,揭露“宫市”的掠夺本质。
B.开头六句,在写卖炭老人的炭来之不易的同时,反映出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
C.“翩翩两骑来是谁”,运用反问,强烈讽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丑恶行径。
D.“半匹”“一丈”与“一车”“千余”构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境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①下面关于名著《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现身说法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傅雷常常在儿子情绪有波动时给儿子写信,因而傅雷在家书中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方面并不多,大部分只停留在关于儿子的感情、情绪处理方面。
C.《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问题。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音乐家,再为钢琴家,终为艺术家。
D.傅雷教育儿子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严肃,切勿像过去那样太温和。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A 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请结合语段,说说作者在家书中提到的人物A是谁?举这位艺术家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8、阅读段奇清的《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1)草帽的世界,是一首温婉美丽的诗。
(2)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3)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因而,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也是大地的徽饰。
(4)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那是三月天,桃花、杏花次第绽放,花事正纷纷攘攘哄闹起来。田地里的麦苗儿,挺一挺身子,农人们听到了它们拔节的声音……
(5)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6)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父亲说,先祖们为探索香甜的麦子,胼手胝足,甚或血迹斑驳。一顶草帽,一根根麦秆儿,编织着先祖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珍惜草帽,就是对远古祖先筚路蓝缕①的敬慕,也是对现代农人们的尊敬。
(7)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浸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沿敲出了龙钟之态……
(8)要说的是,龙钟老态的只是草帽的形体,不老的却是草帽的魂魄。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A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
(9)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如同草帽把一朵朵含香的麦花,氤氲了父亲滴滴汗水和一瓣心香,回馈时光村落对父亲的濡染和滋养。父亲编织出的草帽以特有的亲切、亲昵,在季节的轮齿中穿越一载载光阴,在乡人们的心灵中馨香着。
(10)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乡人们欢呼着!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11)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湿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12)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B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13)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尚荣耀的徽饰。
(14)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几十年后,我之嗅觉跨越时空的田垅阡陌,在父亲草帽的悠悠香味中寻觅。慈善美丽的灵魂是不是该在另一个世界羽化而登仙呢?!时光洗去纷扬的尘埃,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祭奠中,我仿佛正摔打一粒宿在父亲草帽上的汗珠,这粒汗珠在往生石上开出了一朵朵芳香的麦浪花,宁静芬芳着人们心中的庙宇及圣殿。
(15)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注释)①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父亲和草帽写了哪几件事。
【2】请从A、B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第(13)段中为什么说“草帽是一种荣誉”。
【4】阅读链接材料,从线索安排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比较本文和材料的异同。
(链接材料)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起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母亲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灯笼》)
9、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和事令我们钦佩、称道,打开你记忆的闸门,请以“我要给你点个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可以写经历、见闻,也可以写感悟、认识。(3)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