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喀什地区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流之/道阻且

    B.凄神骨/拣尽枝不肯栖

    C.女有/来倚杖自叹息

    D.子非鱼,知鱼之乐/求其能千里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西汉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C.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掇(cuān)        (shěng)          (kuàng)             气势礴(páng)

    B.绊(jī)             旋(wò )             仁(tóng)               然而止(jiá)

    C.争(sùn)            皱(zhě)             石(yǔn)                 销声迹(nì)

    D.默(jiān)          裂(jūn)            猎(shǒu)               黄发垂(tiáo)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晦暗       驰骋       嘎然而止       川流不息

    B.斡旋       抉择       目炫神迷       人情世故

    C.狡辩       襁褓       谆谆告诫       销声匿迹

    D.缭绕       挚爱       格物至知       不知所措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蒹葭》,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清晨露滴尚未完全消散的情景。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为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都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节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叹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可望不可及的绝望情绪。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以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

    C.本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感情坦率明朗,表现主人公的无限情意。

    D.这首诗描写秋景的语言凝练精妙,由“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蒹葭色彩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过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_________________,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

    (4)__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

    (5)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各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2)这部书成功地刻画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请你选择下列人物中的一个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阿尔焦姆  丽达  朱赫来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⑨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第⑤段横线空白处,并写出你的理由。

    A.她把这六本作文本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B.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C.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我选( ),理由:

    3作者在文中写到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但同时又说“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这样的表述是否矛盾,为什么?

    4结合选文及下面的文字,说说语文老师对曹文轩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草房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后作文

    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悄悄改变你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生活中,总有很多东两如春风化雨般悄悄地改变了我们……

    请以“悄悄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积极健康向上。②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