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2)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到一千年以前。
(3)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
A. 优雅 追溯 一气呵成
B. 优雅 追述 一鼓作气
C. 幽雅 追述 一气呵成
D. 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气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龟裂/龟甲 冠军/冠状病毒 犬牙差互/参差荇菜
B.蓦然/募捐 亢奋/引吭高歌 沧海桑田/悄怆幽邃
C.关卡/卡片 连翘/翘首以待 教学相长/各有所长
D.部署/暑假 雾霭/和蔼可亲 天衣无缝/峰回路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赣州高铁的投入使用,使赣州人的未来与高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江西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南昌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南昌”的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qiáng)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jiǎo)辩了。
B.如果大时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与扫(sào)帚从地上扫过,刨(páo)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C.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chù)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xuán)神迷啊。
D.原来我们己亲眼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shí)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qióng)。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景很有特色,试加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诗文名句积累。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的老人、儿童都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1)上面文段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一封家书中的一部分,选自《 》。
(2)傅雷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8、读书之“见”
赵畅
①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得有“见”,即每个人要通过读书,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
②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一个人的知识和见闻,有些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极其有限,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沟通古今,将古人和今人留下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知识和见闻。又鉴于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我们必须做到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提倡越界而读,书读多了、读杂了,一个人的知识与见闻的视野自然开阔了。
③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有位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本质与灵魂。在此基础上,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才能有自己的见地。
④读书亦须有“灼见”。“灼见”是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独到的见解。读书中若能用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利于消化书的内容,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学者陈平原从小就背诵《明日歌》,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他对此歌“据说乃明代状元钱福所撰”产生了怀疑。怀疑这原本就是谐谑体的民间歌谣,在流传过程中,为增强说服力,便靠上了一位名人。虽说,陈平原的怀疑亦只是一种说法,但有理有据的推论,对于帮助我们养成“在读书中质疑、在质疑中读书”的良好习惯,不无裨益。
⑤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甚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去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东汉的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当时不可能出版。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避险中的蔡邕,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人生阅历令他从《论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当是预见之功。
⑥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包含哪几个分论点?
【2】选文第③④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9、题目: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行款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