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他生活在战火频繁的东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C.《恐龙无处不有》与《被压扁的沙子》选自英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作品《新疆域》。这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朝的魏学洢。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未来简史》是由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尤瓦尔·赫拉利也是《人类简史》《今日简史》的作者。
B.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D. 《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晚期的诗歌,是古代诗歌的开端,绝大部分作者已无从考证。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寻病终 寻向所志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诫 馒延 前呼后拥 名副其实
B.轻盈 陡峭 瞬息万变 五彩斑斓
C.恭顺 腑瞰 风云变幻 震耳欲聋
D.妩媚 驰聘 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几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6、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5)《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把柄。他慢慢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收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
(1)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 》,其中的“他”是 。
(2)选文描述了“他”终于战胜了 的心理,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恢复了战胜困难的 。
8、风筝
贾平凹
①初春,天还森冷森冷的,大人们都干着他们的事了;我们这些孩子,积了一个冬天烦闷,就寻思着我们的快乐,去做风筝了。在芦塘里找到了几根细苇,偷偷地再撕了作业本儿,我们便做起来了。A做一个蝴蝶样儿的吧,做一个白鹤样儿的吧;我们精心地做着,把春天的憧憬和希望,都做进去;然而,做起来了,是个什么样儿都不是的样子了。但我们依然快活,便叫它是“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都写在了上边。
②终于拣下个晴日于,我们便把它放起来:一个人先用手托着,一个人就牵了线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儿便一紧一松,眼见得凌空起去,渐渐树梢高了;牵线人立即跑起来,极快极快地。风筝愈飞得高了,悠悠然,在高空处翩翩着,我们都快活了,大叫着,在田野拼命地追,奔跑。满村的人差不多都看见了,说;“哈,放得这么高!叫什么名呀?”“‘幸福鸟’”我们大声地宣告,跑得更欢了,似乎是一群麝,为自己的香气而发狂了呢。
③玩过了一个早晨,又玩过了一个中午,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放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目标似乎就在那朵云彩上,忽然有了一阵小风,线儿“嘣”地断了。看那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随即便更快地飞去了。我们都大惊失色起来,千呼万唤地,但那风筝只是飞去,愈远愈高,愈高愈小,倏忽间,便没了踪影。没有太阳的冷昏的天上,只留下一个漠漠的空白。我们都哭起来了,向着大人们诉苦,他们却说:“飞就飞了,哭什么呀!”
④我们却不甘心,又在田野里寻找起来:或许它是从天上掉下来了,掉在一块麦田的垅沟里呢?还是在一棵杨树的枝梢,在一道水渠的泥里呢?可是,我们差不多寻了半个下午了,还是没个踪影。我正歪着身子瘫在那里怄气。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河边有一座小小的房子,房下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的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从我们记事的时候,那里就有这座小房,那里就有个看管磨坊的女人。据说,她原是城里人,是个“右派”,下放到这里来的;如今房子依然老样,水轮天天转动,她却是很老很老的了。我们平日从不去那里玩要,只是家里米面吃完了,父母说:“该去磨些粮食了”,我们才会想起这么个小房子,想起这个小房子里的老女人。“婶婶,你见着我们的‘幸福鸟'了吗?”我们终于问地。她却摊摊手,说是没有:“是不是在这房上呢?”我们急急找起来,可是没有。又在河边找了,也没有。我们都心凉下来,呆在那里,互相看着,差不多又要哭了。“‘幸福鸟’呢?我们的‘幸福鸟’呢?”难道一个冬天的烦闷还要继续下去吗?辛辛苦苦地忙活了几天几夜,我们的乐趣就这么快地结束了吗?我们终于哭起来了。
⑤“不要哭,孩子!哭什么呢?你们瞧,那冰冻的鱼儿已经到了深水里,很快就会游起来呢。”B老女人一直站在河边,风吹着地的头发,头发上落着厚厚的面扮,灰蒙蒙的,像落上了霜的茅草。“可我们的‘幸福鸟’呢?”她那么笑笑地走过来,拍着我们的头,说:“它是飞走了,就让它飞走吧。”大人们总是这么说……我们再不理地了,只是哭着,想着:“‘幸福鸟”该在哪儿呢?那几根细苇,我们去折它的时候,是踏着塘里的薄冰去了,是那么晶莹,那么有趣,可骤然间在脚下铮铮地裂开了,险些掉进水去……可是,“幸福鸟”,却倏忽间飞走了。“回屋去吧,孩子们屋里有火呢。”老女人说。我们都没有动;她拉,谁也不去。“你不懂!”我们说,“‘幸福鸟’飞走了,我们是多么伤心,你知道它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它为什么给了我们快乐,又要把快乐收去呢?”
⑥老女人冷丁站在那里,不再言语了,似乎也像那冰冻了的鱼儿一样,只是冻住她的不是水,而是身后的灰色的天募。她突:“唉,孩子,我怎么不理解你们呢?你们是不幸的;不幸的人谁不是最懂得、最爱慕快乐的啊!”老女人的话,使我们都吃惊了:她原来是理解我们的,她是不同于那些大人们的呢。“孩子,不要难过,快进屋去吧。”我们进屋去了,就坐在火盆边儿,将冻得红红的手凑近去烤着。
⑦“婶婶,‘幸福鸟’是走了,可它去哪儿了呢?”“地上找不着,那就在天上吧。”
⑧“天上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它都可以去。”
⑨“那,天是什么呢?”“天是白的;那是它该去的地方。
⑩“白的?!那它不寂寞吗?”“白的地方都不寂寞。”她说,“你瞧见那水轮下的水了吗?它是白的,因为流着叫着,它才白哩。石磨因为呼呼噜噜地响着转着,磨出的面粉才是白的哩。还有,瞧见那盆花了吗?它是开着的放着的,它也才白了呢。”我们都觉得神奇了,似乎是听明白了,又似乎听得不明白;但心里稍稍有些慰藉了:啊,“幸福鸟”在天上,天上那么白,它是不会寂寞的,那真是它该去的地方。我们看着老女人一头一身的面粉,突然说道:“你也是白的呢。”“是吗?”她笑了。“可你……你就一个人吗?
就总是一个人在这小屋里吗?你不寂寞吗?”“我这里有水声,有石磨声,有鱼,有花,有你们来;你们说呢?”“你也是不寂笑的!”“你们这些乖孩子哟!”她于是从炕角的口袋里抓出大把的黄豆来,在火盆里爆了,分给我们,我们吃得很香,一直呆到天快要黑了,才想到要回家去。
⑪田野上,风还在溜溜地吹,几棵柿树,叶子早落了,裸露着一树的黑技,像是无数伸抓什么的手。这柿树,也在索要着失去的什么吗?四头看看那水磨坊,老女人还站在那里看者我们,我们突然都这么想:
⑫今天夜里,“幸福鸟”是住在哪一朵云上呢?那里是不寂寞的,是快乐的,它应该飞去啊!它飞去了,带着我们的名字,我们在那个白的天上,一定也是快乐的了。可是,我们都盼望“辛福鸟”有一天能再飞回来,让我们在它上面再写上这水磨坊老女人的名字呢。
【1】围绕着“风筝”,“我们”的情感有哪些变化?每处用两个词语补充完整。
情节 | 做风筝 | 放风筝 | 丢风筝 | 找风筝 | 想风筝 |
情感 | 憧憬、快活 | ① | ② | ③ | ④ |
【2】对文中第①段A处加点的词和第⑤段B处画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A.做一个蝴蝶样儿的吧,做一个白鹤样儿的吧;我们精心地做着,把春天的憧憬和希望,都做进去。
B.老女人一直站在河边,风吹着她的头发,头发上落着厚厚的面粉,灰蒙蒙的,像落上了霜的茅草。
【3】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4】本文“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儿时自己手做的简陋风筝,《社戏》中“我”不能忘记的是那夜并不好看的戏和很普通的豆,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不能忘记的真正内涵。
9、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