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锡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以此为素材创作散文名篇《社戏》,文中塑造了双喜、闰土、阿发等农家少年的形象。

    B.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关雎》 《蒹葭》诗歌中主要的艺术手法。

    C.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D.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四封“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说,国家是一种有机体,所以“整顿中国,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须得同时并进”。

  • 2、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   )

    A. 《资治通鉴》 B. 《论语》 C. 《人间词话》 D. 《诗经》

  •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  )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 )的事。

    A.即使 也 例外 B.虽 却  快活

    C.即使 也 快活 D.虽 却  例外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B.《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

    D.《马说》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品读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完成下列各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指诗人永州愚溪住宅西面的菜圃。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1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第二联呈现的画面。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读书时除了在书中直接圈点批注,还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摘抄和笔记可以帮助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你在阅读《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了哪些摘抄笔记呢?选择一处结合具体内容展示一下。

    (2)俗话说:“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请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鲁滨逊漂流记》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有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10页左右的“精华”,提供给那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这个公司一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让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如果抽去了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这个节奏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写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运用比喻,将经典书籍比喻成玫瑰,将压缩的精品书籍比喻成胶囊,表达了作者对待“玫瑰”和“胶囊”的态度与主张。

    B.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用事实从反面论证“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C.“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这句话的含义是阅读压缩的精品书籍能获得知识:付出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经典原著,还可以滋养心灵,丰富生命的内涵(或充实生命)。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面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胡知凡说,孩子阅读最要不得的就是“功利性阅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成长规律进行适当引导,让孩子快乐地阅读比什么都重要。”

    B.新华社评论员王甘武说,无利不起早。正常人做事都有目的,读书也不例外。读书的吸引力在于对社会、对自己、对物质利益、对精神满足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处,所以好读书,读好书本不成为问题。

    C.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滕婧表示,要多尊重孩子自身的喜好。让他对阅读对书本产生美好愉快的情感,接下来扩展阅读,才会有可能。

    D.哲学家笛卡尔说,“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建议大学生阅读应多做“深呼吸”,才能真正提升个人涵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比喻论证,是指通过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比喻说理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应注意: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