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梧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据银监会分析,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导致的。

    C.4月29日,福州市拉开了以“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能乱扔杂物”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

    D.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倩曾经采访过两次华为 CE0 任正非。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jìn)    (zuò)   (lì)   风雪(zài)

    B. (qī)   (shù)   (zhuō)   惟妙惟(xiāo)

    C. (xuān)  (fāng)    (pán)    五彩斑(nán)

    D. (yù)   (jǐ)   (zuò)   销声(nì)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的一项是( )

    A. 蹭()   和(chàn)   堂大笑(hōng) 诘责(jié

    B. 红(fēi)   然()   无音信(yǎo) 文绉绉zōu

    C. 祖母(shù)   解pāo)   期期艾艾ài)   首(hàn

    D. 黑(yǒu)   藏污纳gòu) 广无垠(mào

  •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吴伯箫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展现了西北高原的力量之美,两文都蕴涵着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C.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启壬戌”中的“天启”是以天干地支纪年,“壬戌”是以帝王年号纪年。

    D.《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恐龙无处不在》选自《新疆域》,作者是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他们都是美国人。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材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的哪个词相照应?诗人叹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_____________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题文)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1)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 ,做事要______,礼仪要得体 。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 的意志, 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深潜明星“潜龙三号”

    ①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成功首潜:从凌晨4时46分进入海面,到下午3时53分浮出水面,下潜最大深度3955米,航行24.8公里,顺利完成各项测试指标,到30日为止,四次下潜结果表明,“潜龙三号”不但创造了深海AUV(无人无缆自治潜水器)单潜次航程最远的深海航行纪录,并首次实现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同时作业新模式。

    ②“潜龙三号”长35米、高1.5米、重15吨,外形像一条橘黄色的小丑鱼.这种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依据的是水动力优化计算的结果,有利于它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垂直面爬升,同时具备水面航行能力。“小丑鱼”的4个“鳍”是4个可旋转舵推进器,靠操控推进器灵活前进后退、上浮下沉;“嘴巴”是前视声呐,可以将潜水器采集的声学数据转化为图像,用以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随后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自主转动和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业。

    ③这条“小丑鱼”,别看它长得萌萌的,但本领可不小,它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具备微地貌成图、浊度探测、海底照相等功能。

    ④据了解,“潜龙”系列潜水器家族目前共有三位成员,它们分别是“潜龙一号”“潜龙二号”和“潜龙三号”,其中“潜龙二号”和“潜龙三号”如一对双胞胎,外形和体重几乎都一样,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的水下机器人,既然有了“潜龙二号”,为何还要研制“潜龙三号”呢?

    ⑤据“潜龙三号”总设计师刘健介绍,“潜龙三号”是在“潜龙二号”的基础上上进行了优化升级。新的潜水器国产化程度更高,惯性导航传感器及组合导航系统、高清照相机等核心部件由进口改为国产;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功耗、续航能力更长,“潜龙二号”最长可工作30多个小时,“潜龙三号”则高达40多个小时;“潜龙三号”嗓声降低、效率更高、抗流能力得到加强;声学成像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

    ⑥除此以外,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只有靠一台深海装备“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潜龙”家族的主要目标,是对深海资源进行大范围精细探测、未来,“潜龙”家族规模将更大、工作模式将是多台协同水下作业。

    ⑦“潜龙兄弟”不仅可以相互抱团,还可以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系列无人有缆潜水器等其他“龙家族”合作。据悉,今后,一船同时带“潜龙”“海龙”出海的航次安排会经常出现。

    (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成功首潜,它创造了深海AUV单潜次航程最远的深海航行纪录。

    B.“潜龙三号”国产化程度更高,声学成像质量更高,即使深海地形十分复杂,也能如实地把它反映出来。

    C.“潜龙三号”因为采用了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可以快速识别障碍物和周边环境,从而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业。

    D.“蛟龙”号是载人潜水器,“海龙”系列是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兄弟”是无人无缆潜水器。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记述“潜龙三号”成功首潜一事,点明了四次下潜结果。有利于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③段主要说明了“潜龙三号”的外形特点,“长得萌萌的”形象地点明了“潜龙三号”的可爱之态。

    C.第⑤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潜龙三号”在续航能力、抗流能力等方面技术更加先进

    D.第⑥⑦段中运用了“单打独斗”“相互抱团”等语言,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有了“潜龙二号”,还要研制“潜龙三号”的原因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遇见

    文题二: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