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淮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情况的统计。由如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C.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D.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4、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

    条约

    1963年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967年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年

    《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年

    《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1972年

    《西方—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 5、明朝崇祯皇帝曾向阁臣郑重而明确地强调这种分工:“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这表明明代内阁

    A.对行政执行系统有领导权责

    B.是行政执行权和决策权的间接结合

    C.有效制约了君主的独断专行

    D.有建议规诲之责和独立的决策权力

  • 6、出土于埃及的《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下图),见证了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文字发展中“以字注画”的阶段。重大事件是以图画形式完成,其中人物、地点等重要信息标注文字。据学者研究,这种形式最初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正面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王冠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

    A.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楔形文字体系

    B.在与西亚文明的交流中受其影响

    C.在王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埃及的战争

    D.通过艺术作品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 7、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 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 9、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确立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到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A.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发挥了军机处的特殊作用

    D.改变了地方割据局面

  • 10、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

    C.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 11、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趋势是唐宋以前提高较快,唐宋之后趋于停滞

    B.东晋南朝亩产下降是因为生产工具长期得不到改进

    C.唐代亩产较秦汉提高得益于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D.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海禁与抑商政策的成效

  • 12、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长沙、南昌等地的画家们走出画室,走上十字街头,把"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转变为"宣传工具"。这种“十字街头”美术以独特的形式被广泛地高悬于中国的城市和乡镇。画家们的义举旨在

    A.激扬民除斗志凝聚民族力量

    B.清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

    C.提议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

    D.动员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 13、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 14、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 15、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 16、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为此,汉政府(       

    A.实行里甲制

    B.创设义田

    C.设立养济院

    D.建立常平仓

  • 17、如表为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会子)情况(节选),据如表可知(        

    发行年份

    乾道四年

    (1168年)

    乾道七年

    (1171年)

    淳熙十一年

    (1184年)

    嘉定二年

    (1209年)

    嘉熙四年

    (1240年)

    发行额

    1000万

    1800万

    2323万

    11263万

    50000万

    流通期限

    3年

    6年

    9年

    22年

    A.金属货币被纸币所取代

    B.纸币流通造成通货膨胀

    C.政府行为影响会子信用

    D.纸币发行利于经济稳定

  • 1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1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威力巨大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20、中国古代,“衣服有制”。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一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 21、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研究者立场影响了对王安石的评价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 22、谈到电视的发明使用和影响:有学者认为,它导致了第二次重大信息革命,因为电视和出版物不同,它以动代替静,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形象化代替概念化;它能把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传播到亿万人中去。该学者意在强调

    A.电视成为一种使用最普遍的传播工具

    B.世界各地不受阻隔地同时收看到同一电视节目

    C.电视的信息传播能力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D.作为互动媒体的电视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23、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

    核心内容

    代表文章

    1945年底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1947年初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1949年7月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 24、孙中山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在步入工业化后暴露出严重弊端一一社会贫富悬殊导致的两极分化。为避免中国重蹈覆辙,他主张进行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文学革命

    D.社会革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________嘉兴南湖游船【知识点164】

    (1)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26、维新变法运动(________年)

  • 27、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任务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请按照表格内的分类,依据主要贡献将下列人物填入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赢政(A) 老子(B) 孝文帝(C) 文成公主(D)

    刘知己(E) 朱熹(F) 章学诚(G)

    历史任务

    历史人物

    (1) 建国创制

     

    (2) 评史论学

     

    (3) 创生思想

     

    (4) 民族交往

     

     

     

  • 28、原因【知识点147】

    (1)政治环境:____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____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2)社会环境:群众性____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抵制日货、____的群众运动,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部条件:____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思想:“____”思潮的推动。

  • 29、谚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1) 周公( ) 设河西四郡(A)

    (2) 汉武帝(   )   废除丞相(B)

    (3) 朱元璋(   )   制礼作乐(C)

    (4) 康熙帝(   )   签订《尼布楚条约》(D)

  • 30、评价【知识点116】

    (1)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____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____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的产生和发展。

  • 31、日本侵华日军侵华罪行

    ①在军事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蹂躏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____和毒气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②在占领区进行残暴统治:实行____政策,利用汉奸,扶持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实行____,进行经济掠夺;推行____

  • 32、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 33、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 34、经济与政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请将有关欧洲的历史事件依例填入时间轴。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整体化”或者“一体化”较为准确地勾画了世界历史大潮的一般流向。世界历史进程还有一个由整体到分散的碎裂化过程。如果把世界历史纳入全球整体的宏观视野,我们就会看到,人类历史是在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他们之间互相制约平衡、交错互动,使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动态性、曲折性、周期性和阶段性。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科学中心

    国家

    转移

    成就

    第一个

    意大利

    15041610年)

    /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伽利略奠定(地面)近代力学的基础

    第二个

    英国

    16601750年)

    第一次转移

    实现了以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发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大综合,发生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三个

    法国

    17601840年)

    第二次转移

    创办了一系列新的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改造巴黎科学院,使院士们成了真正的职业科学家。此外,还形成了集中型科学组织

    第四个

    德国

    18751920年)

    第三次转移

    实现了第二次科学理论的大综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特性开始显现,科技、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更加明显

    第五个

    美国

    1920年至今)

    第四次转移

    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策源地

    ——摘编自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世界第二个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科学中心第三次转移的特点与影响。

  • 38、【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辛却因基本要素(猜疑、相互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摘编自【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

    材料二在美苏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谈判主要围绕两国债务问题展开,最终苏美两国达成相关协议,并正式建交。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 39、思想潮流的演进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或著作成就

    发源地或中心

    A

    但丁、达•芬奇等

    《神曲》《蒙娜丽莎》

    B

    宗教改革

    C

    强调“信仰得救”,否认教权神授

    德国

    D 世纪启蒙思想

    培根

    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

     

    霍布斯

    E学说

     

     

    F

    政治分权学说

     

    18 世纪启蒙思想

    伏尔泰

    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

    G

     

    孟德斯鸠

    主张H

     

     

    I

    《社会契约论》

     

    J

    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希望以道德觉悟建成理想社会

    法国、英国

    K

    马克思、恩格斯

    L、《资本论》

    英国、德国

     

    (2)简述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