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内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B. 《泊秦淮》作者是杜牧,他与李白被称为“小李杜”。

    C. 陆蠡是《囚绿记》的作者,他是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

    D.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被称为“诗佛”。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B. 当我们漫步在画山绣水之畔,徜徉在亭台楼阁之间,我们不能不惊叹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

    C.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D. 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 3、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热播电影《芳华》中,黄轩所扮演的刘峰从先进标兵到战斗英雄,再到对社会巨变无所适从的老兵,人生一波三折,令人唏嘘。

    B.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墨守成规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D.2017年,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节能减排多措并举,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守住了碧水蓝天。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洗/白  职/体裁衣  强聒不/退避三

    B./欺  绝/结所在 方兴未/自怨自

    C.厥/车  女/装素裹  低声语/然泪下

    D.意/口  壳/生吞活  瑕不掩/年古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以为死,以为亡   或:______

    ②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说说陈胜和吴广通过哪两件事在士卒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为起义做准备?

    5陈胜和吴广为什么决定诈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1品味画线句子共同的表达效果。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

    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艾青诗选》

    2理解意象“太阳”的含义。

    《向太阳》(节选)

    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艾青诗选》

    3体味诗人在此诗句中的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四次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诗选》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相识犹在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隔壁班的小王想了解你班班史,你会怎样介绍班史册目录的这一页呢?请你介绍给他听。(顺序合理)

                

    序言………………………………………………02

    一、难忘师恩

    1. 口头禅集锦……………………………03

    2. 经典语录………………………………04

    3. 表情包集锦……………………………05

    二、集体之光

    1. 体育运动会……………………………08

    2. 元旦表演………………………………13

    3. 诵读比赛………………………………18

    三、同窗印象

    1. 同学素描………………………………22

    2. 同学糗事………………………………25

    3. 我的同桌………………………………28

    (2)这本班史册的封面上还缺少一个名字,请你为班史册取名,并说明取名理由。

    (3)下面是班史册中收录的一条毕业留言,班长发现有语病,请你找出并写下修改意见。

    ①学校的春天绿意盎然,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②在这里,我们有过如水的平静,有过激烈的论辩,也有过无声的竞争。③在这里,我们紧靠肩头,紧握双手,为了共同的理想拼搏奋斗。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诗文原句填空。

    (1) ,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寤寐求之。

    (3衣带渐宽终不悔,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5) ,小园香径独徘徊。

    (6) ,志在千里。

    (7) ,出则无敌国外患。

    (8) ,在乎山水之间也。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①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②一段时间以来,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③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做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④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⑤文创产品的持续创新,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从实践来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数字化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拓宽着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

    ⑥当下,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吸引着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2月07日第11版【评论】栏目)

    【1】请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材料一的思路。

    _____________

    【2】材料一选自2022年12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栏目,后来在查阅资料时发现2022年11月29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睡前聊一会儿】栏目也入选了此文,但是细读两处文本发现有三处不同,具体如下:

    我的探究

    内容

    《人民日报》【评论】栏目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睡前聊一会儿】栏目

    标题

    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秦砖汉瓦里,藏着怎样的创意?

    开头

    见材料一的开头语段

    日常生活中,你买过文创产品吗?如今的文创江湖,早已不是“书签、钥匙扣、冰箱贴”老三样了,逛博物馆、参观景点,甚至看演出,内涵与颜值齐飞、创意与质感并存的文创礼物,都在吸引你将其带回家。这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出圈爆款:马踏飞燕玩偶萌趣可爱,青铜面具雪糕神秘威武。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也受到欢迎,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②⑤的划线句

    第②段划线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5段划线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1)请你从三处不同中任选两处,谈谈编者把此文编入《人民日报》【评论】栏目时为何做删改?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策略总结

    (2)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总结阅读论说性文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融入文创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时尚潮流。九(5)班小金同学给大家推荐了以下三种文创物品,你认为哪一款是高质量的文创产品?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眼罩,字为“吾梦中好杀人”     B.布袋,字为“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C.书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二]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

      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_________________……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选文第①段引用几米漫画及小诗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文章的内容,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例。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 11、蒲苇一样的人们

    沙子

    ①问题出在那块地上,那块我妈从蒲苇脚下夺来的那几小块田,已划进某个集团公司圈内,即将轰轰烈烈地改造。那块地原来的主人丢下它进城享福去了,荒了两年。我妈看着心疼,跟主人商量,把地包给她种。

    ②荒田地处犄角旮旯,没过多久,便齐刷刷地钻出碧绿整齐的蒲苇来。它们仿若从天而降,茂密、丰饶、油亮,像精心培育的一样,亭亭玉立。一阵哪怕是不经意的风也能把它们齐刷刷地吹侧过去,然而,风一止,那些叶片就会依靠最出色的韧性迅速地反弹回来。

    ③很快,蒲苇就长到一人高,若我是一只野鸭,也很乐得钻进去玩耍。我经常站在那片青纱帐一般的蒲苇荡前若有所思。这长着蒲棒的蒲苇,学名香蒲,蒲棒有股清香味儿,熟了毛绒绒的絮乱飞,可以塞做枕芯,提神醒脑。可我妈不喜欢青纱帐,不喜欢摘蒲绒做枕头,也不喜欢编蒲扇或蒲团。她得空就就攥着农具,愣是一锹一镐地从蒲苇脚底下夺了小块地过来,插上了她心爱的稻秧。

    ④翠色的秧苗,在绿苔暗生温暖的水里,扎根分蘖、拔节生长。穗子六成熟时,秸秆青绿地挺实着,发黄的穗子半垂着沉思,在思考自己的命运。

    ⑤农民种地,因地制宜。这丘壑起伏的坡地,要改为企业使用,显然需大动干戈。干戈就干戈,十数台墨绿的挖掘机、铲车、翻斗车开进来,雄赳赳气昂昂,还有一群身穿工作服的小伙们。我的山坡,我的水渠,我的苹果园的旧址,仅三个月光景,便被夷为平地。只剩一根电线杆子,戳在一个孤零零的土堆上,倔强地守着。

    ⑥很快,那群铁家伙们,嘎吱吱穿过大渠窄小的石板桥,向我家东边近邻的坡地进军。那块地里,砍了头的油葵,静默着焦黑的躯体,已完成了使命。一片青豆尚可拔回家去,一片萝卜缨,绿油油的,顶在粉色的拇指上,齐齐整整,不知所措,又或者战战兢兢。

    ⑦与这块地隔着一条小水沟,是我妈的半亩稻田。水沟里野草蔓生,看不见底,也看不见水。铁家伙推着土做垫,一鼓作气预备打过长江去,前脚刚刚踩下,半个身子便陷进去了,轰鸣半晌,只得求助吊车,方才灰溜溜爬了回去。

    ⑧我妈知道庄稼的命运,也知道一个水沟撑不了多久,那些铁家伙攻城略地,是早晚的事儿。她没有什么武器能够对抗,能拿得出来的只有老妇人的央告。她和邻家老姨追着最迫近的推土机,跟那个帅气的小伙子拉家常:“你多大了,有二十啊?你家是哪儿的呀?多久没回家啦?要是你们着急用那块地,可提前跟大姨说一声啊,大姨把地给你们清出来。不着急的话,就再容大姨十来天啊。”

    ⑨那些未成熟的庄稼,经由老妇人一顿央告,仿佛也成了他们不忍杀戮、楚楚可怜的一群羔羊。于是,东边有个老乡的油葵得以成熟,南边有一些高粱花白的脑袋还矗立在白露的风里,我妈的稻穗,或许还能再长半个月……

    ⑩然而,只要马达轰鸣和履带嘎吱不止,我妈就会想到她的地、她的稻穗、她的庄稼,心又马上揪起来。幸好,那几天每天都有一场大雨。水田更泥泞,轰鸣会暂停,稻穗会生长,我妈会高兴。我妈的稻穗努力生长了十来天,然后翻斗车拉来了黄沙土方,轻松地跨越了小河沟,即便在我妈刚拔了青豆刨了红薯后松软的土地上,碾出一尺深的车辙,也还是顽强地挺进,把浩荡的蒲苇丛尽数铲倒掩埋。我妈听不到蒲苇骨折心碎救命的呼喊,她只忙着割她的稻穗。

    轰隆隆的推土机把那片水田掩埋了,加厚了一米多高,路面反反复复,压得个结结实实。晾了一春又一夏。又一个白露,我妈的白豆秧已爬满了那路基松软的斜坡,豆荚鼓胀饱满。趁着夏天雨水多,她又一鼓作气,又在平整整的路基上刨了坑,撒上了油葵的种子。油葵长得高矮胖瘦不一,因土地的松软或肥沃。

    谁说这片土地只能荒着或长草,不能长油葵呢?就像原本上好的水田,谁说就不能长满蒲苇呢?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只要有块沼泽,水量丰足,就还会有大片的蒲苇齐刷刷地钻出来,血运旺盛。只要有块土地,我妈有把子力气,就还会播下各色种子,一场透雨,绿油油的希望又长了出来。

    我妈和村里那些失去了土地却没有离开土地的人们一样,他们坚信土地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像从天而降的蒲苇,与土地藕断丝连,凡一点水来滋润,又再一次充满韧性地反弹,激情澎湃,浩浩荡荡。

    而这土地,终究是那些企业的,不是稻米的,更不是蒲苇的。其实我妈是知道的,她只是希望那一天,能晚一点,再晚一点到来。

    【1】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心疼”一词写出了母亲对土地的热爱,将其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开荒的不易和执着,流露出她对土地的热爱。

    C.第④段中稻穗“思考自己的命运”与开头的“改造”相呼应,也暗示它们最终的悲剧命运。

    D.第段中“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写出了水田的贫瘠荒芜,任由蒲苇肆意生长。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我的山坡,我的水渠,我的苹果园的旧址,仅三个月光景,便被夷为平地。

    (2)一片青豆尚可拔回家去,一片萝卜缨,绿油油的,顶在粉色的拇指上,齐齐整整,不知所措,又或者战战兢兢。

    【3】母亲始终心系她的水稻,想铲除蒲苇,为什么作者却说她是蒲苇一样的人?

    【4】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最后一小节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将下面的作文题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我从 中走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