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河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 骄傲的人终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C.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D.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B.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C.“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强调了我国石拱桥分布范围广,去掉“几乎”一词,语义没有什么变化,也与实际符合。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汉阴”即指汉水南岸。

    C.《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书开创了断代史书的形式。

    D.《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宁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昧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4、下列关于《傅雷家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傅雷的教育观念。

    B.傅雷给孩子的人生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C.傅雷与傅聪谈老舍的作品时说:“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从前觉得了不起的《微神》,如今认为太雕琢,过分刻划,变得纤巧,反而贫弱了。”

    D.面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同时激励儿子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不能丧失自知之明,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 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4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6《登岳阳楼其一》中,诗人顾影自怜,抒写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诗句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是一位富有正义感、讲原则的人,但他却几次打人,他说:“我从不平白无故打架,总是在有理的时候才打。”请你概括整本书中的两个情节来证明这句话。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苦刺花的香味

    李建中

    ①已经一个多月没出城了,突然想到城外走走。

    ②车子驶出城外,庄稼地已经一畦赛一畦地绿了起来。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光。在一条溪水潺潺的小河边,我看到了一片雪一样盛放的苦刺花,一朵朵,一簇簇,洁净如雪,尤显高洁。看到苦刺花,一缕苦涩而清香的味道萦绕心头,唤醒了童年的记忆。

    ③我的童年在乡间度过。每到春天,上山采花的人特别多。大家最爱采食的是棠棣花,但采摘苦刺花的人却特别少。一是苦刺花花瓣细碎,花朵较小,而且味苦;二是苦刺花长着绣花针一样锋利的细刺,稍不留神就会扎伤手。与常人不同;母亲常常选择在河湾处采摘苦刺花。母亲说,河湾处的苦刺花开得盛,花肥,味道正,而且有香味。

    ④苦刺花摘回来清洗干净后,母亲就把它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捞出后再用清水洗、浸泡,除去苦涩之味。食用时,把苦刺花挤干水分,加上韭菜、辣椒、豆豉和几丝腊肉,在油锅中爆炒,一道美食就做成了。小时候缺少油,肠胃寡淡,吃苦刺花,除了偶尔能尝到丝丝肉腥味之外,剩下的几乎全是苦涩的记忆。当看到我吃苦刺花吃得眉头紧皱的时候,母亲就若有所思地说:“苦刺花的确苦,但苦的东西吃多了,就能吃出香味来。”我那时懵里懵懂,理解不了母亲这话蕴含的深意。

    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十多岁就承包了一家人一年的砍柴任务,而且干起了挖坂田、背畜粪、打谷子等成年人才干的重活。浸透着汗水咸涩味道的少年生活,磨厚了我的脚掌和手掌的茧子,压结实了我稚嫩的肩膀,磨砺了我坚韧的内心。14岁那年,我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家务活。离开了农活的我竟像一株水土不服的树木,变得孱弱多病,我疯也似的奔向郊外寻找苦刺花,我时不时地想起母亲摘苦刺花的情景,我仿佛第一次嗅到苦刺花苦涩中的淡淡香味。

    ⑥中师毕业,我到了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初为人师,我不敢丝毫懈怠,我认真撰写教案、反复修改,像演员背台词那样一遍又一逼地背教案,设想各种课堂情境和应对方案,窗前的灯,不知多少次擦亮小山村漆黑的深夜——也许是工作上吃的苦多一些的缘故吧,后来,我有幸从小学调到中学,从山区调到县城工作。

    ⑦20岁那年,我从县城回老家,犯了牙痛病,吃药打针都没奏效。母亲挖来苦刺花根煮水,没想到两天后牙就不痛了。只是苦刺花根的苦肝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幸运的是,我从此不再因为其他药的苦涩而紧皱眉头,往往一仰脖子就能把一碗药一饮而尽。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令人头痛的事,我就想起那剂苦刺花煮水的药方,眉头开始舒展,额头和心头的皱纹也减了不少。

    ⑧回城后上网搜索,生于河谷沙丘的苦刺花,居然是一味纯天然的药物:根和花都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叶可凉血、解毒、杀虫……曾经以苦涩浸透我生命底色的苦刺花,竟然浑身是宝,药用价值竟然这么高!

    ⑨回顾来路,在贫穷岁月里摔爬滚打,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吃过了太多的苦,但如今这些苦让我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让我格外珍惜生活的馨香。轻轻地嗅着春风中的苦刺花,我觉得它真是一种具有哲学智慧的植物,它锦囊似的花瓣里,苦涩中藏着缕缕暗香。

    (选自《金沙江文艺》2020年12期,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和经历

    “我”的表现

    “我”的心理

    童年吃苦刺花做的菜

    苦涩

    奔向郊外寻找苦刺花

    思念

    20岁喝苦刺水治好牙痛

    上网搜索苦刺花的功用

    现在回顾来路

    轻嗅春风中的苦刺花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鸟雀低飞,洒落串串软语,燕尾剪裁着春风,攀枝花举着酒盅似的花朵,醉饮满树春光。

    【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结合文章主旨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说法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近些年,在“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等言论的影响下,很多父母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和最周全的保护,对孩子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吃一丁点苦。然而,没吃过苦的孩子,却长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低能儿,安于享乐的他们,暴躁易怒,荒废学业,顶撞父母和老师,生活也并未如父母想象的快乐和幸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人生中,总有一些身影会走进心底:母亲的身影滋润了朱德的人生;父亲的身影牵动了朱自清的情思;藤野先生的身影温暖了鲁迅的心灵;托尔斯泰的身影充实了茨威格的灵魂;居里夫人的身影点亮了艾芙居里的人生⋯⋯你的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这样一个熟悉的身影?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你的身影 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标题补充完整,限填2个字;(2)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