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人情世故 草长莺飞 周而复始
B.鸟语花香 核磁共震 天衣无缝 追根溯源
C.海枯石烂 挑拔离间 光明正大 袖手旁观
D.行将就木 担惊受怕 暴风骤雨 相辅相承
2、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的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B.《龟虽寿》中“烈士暮年”的烈士是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C.《使至塞上》中“属国过居延”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D.俞文豹《吹剑续录》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学士即翰林学士苏轼,唐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词开豪放一派。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速度与规模。
B. 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马三立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 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 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条例》。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晦暗 抵达 乌蓬船 沆瀣一气
B.陨石 骠勇 岛屿链 为虎作伥
C.静穆 糜子 环颈雉 张慌失措
D.雾霭 清洌 必需品 强聒不舍
5、阅读陈陶①的《陇西行②》,完成小题。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③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④梦里人。
【注】①陈陶:唐朝诗人。②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③貂锦:将士。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本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提携玉龙为君死”语意最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诗歌内容,简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表达效果。
6、根据要求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6 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忘我为人的精神,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能够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两句话来填写)
7、名著阅读。
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以上文字选自作家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选文中“他”这一人物名叫________________。小说通过娶韵梅为妻、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守家而又爱国、软弱忍从而又不屈抗争的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8、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①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②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③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④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⑤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⑥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⑦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⑧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⑨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简要概括村民们的哪些行为能表达对燕子的善意。
【2】请结合加点词语,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
【3】如何理解第⑦段中说的“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4】文章结尾说“村民习惯了关门”,请联系前文有关情节分析这简朴的话语中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隐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9、题目: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一花一草、某人某事或许会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