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昆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对《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傅雷的第一封家书写于傅聪意志消沉之时,目的是劝慰儿子面对情绪的起伏跌宕,要泰然处之。

    B.傅雷教育儿子傅聪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C.保尔听说地球的存在并不像《圣经》说的那样只有五干年,就向神父提问,遭到神父的毒打。

    D.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参了军,他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迅速成长,当上了团区委书记。

  •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shòu) 枯燥   味同蜡(jiáo) 消声匿迹

    B. (chèng)  羁绊   气息奄(yǎn)   物竞天择

    C. 皱(zhě)   斑斓   相形见(chù)   穷愁潦倒

    D. (qiáo) 迁徙   长短叹(xū) 抑扬顿措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家》《春》《秋》,《子夜》,《林家铺子》。

    B.《答谢中书》中的最后一个“书”字,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即“书信”,它与《与朱元思》中的“书”意思相同。

    C.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轶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A.题(bá)          (xiāo)        衅(tiǎo)        恹欲睡(yān)

    B.俯(kàn)        (jìn)            延(màn)       惟妙惟(xiào)

    C.刻(juān)        (chóng)       临(bīn)        摩肩接(zhǒng)

    D.鲜(yú)          制(è)             首(qiáo)       滋暗长(qián)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前四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问君何能尔”是询问朋友选择隐居之地的原因,“君”是对友人的敬称。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优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名著《儒林外史》选段(有删减),完成下面小题。

    候着丈夫入过殓,出来拜公婆和父亲,三姑娘道:“我而今辞别公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公婆两个听见这句话,惊得泪下加雨,说道:“快不要如此!”三姑娘道:“只是我死还有几天工夫,要求父亲到家替母亲说了,请母亲到这里来,我当面别一别,这是要紧的。”王玉辉道:“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亲家再三不肯。王玉辉执意,一径来到家里,把这话向老孺人说了。老孺人听见,痛哭流涕,连忙叫了轿子,去劝女儿,到亲家家去了。王玉辉在家,依旧看书写字,候女儿的信息。又过了三日,二更天气,几个火把,几个人来打门,报道:“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老孺人听见,哭死了过去,灌醒回来,大哭不止。王玉辉走到床面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

    【1】选段中三姑娘绝食“殉夫”,结合选文中划线文段作为父亲王玉辉的言行分析王玉辉的思想性格。

    【2】结合全书内容探究造成王玉辉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现代文阅读.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同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4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生活中,一缕幽幽弥散的书香,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都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请以“ ,浸润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