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
B.“她从不和别人争吵。”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不争吵。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D.“不准随地吐痰!”这句话有命令、禁止语气。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喝彩/喝水 梗概/慷慨大方 黯然失色/万马齐喑
B. 执拗/拗口 媲美/麻痹大意 含辛茹苦/颔首低眉
C. 缄默/箴言 禁锢/忍俊不禁 弄巧成拙/咄咄逼人
D. 呐喊/接纳 憔悴/鞠躬尽瘁 怒不可遏/浑浑噩噩
3、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英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是因为火山爆发。
B.《回延安》是一首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贺敬之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一一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深情。
C.《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一一“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核舟上刻着《赤壁赋》里的句子“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后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增添了文化色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历史是缄.默的回忆,建筑是有声的历史。建筑的存在让历史有了可寻的依据。记载.辉煌 与落魄的罗马广场,烧灼.瑰丽与凶残的大角斗场,映射豪华与糜烂的卡拉卡拉浴场……在这 里,所有的一切都要追根溯.源。
A. jiān zǎi zhuó sù B. xián zǎi zhú shuò
C. jiān zài zhú shuò D. xián zài zhuó sù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__________三个部分。诗中“沚”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长飞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现作者怀才不遇、意欲归隐的语句是: , 。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7、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成昊同学在阅读中,特别关注这些领袖们的读书生活,他摘录了下面两段话,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摘抄一)我很小的时候,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十三岁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叫作《 》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恢复学业的愿望。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
(摘抄二)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思考。他还读了梁启超、康有为的著作。有一个时期,陈独秀的《新青年》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布哈林的《共产主义入门》使他觉得是“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实际合理形式的社会和政府的一本书。”
(摘抄一)中画线部分提到的这本书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两份摘抄中提到的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③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④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⑤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⑥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⑦大年初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盛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⑧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⑨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⑩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 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⑪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2月25日,有删改。)
【1】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中“老理儿”的事,请概括这一“老理儿”的之事。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4】文中作者赋予“年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结合各自内容,比较其与选文第③段在情感上的异同。
(链接材料)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拂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吴伯箫《灯笼》节选)
9、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