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旨在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B.人工智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C.三湖连江的仲春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D.我们不能忘记为民族独立解放、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先烈。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以哀景写乐情,用安居闲适的画面反衬诗人的孤苦寂寞与思念家乡之情。

    B.《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表现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境,反衬出夜的寂寥。

    C.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D.两首诗在最后都提到了人物形象:“断肠人”和“征人”。这使诗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

  • 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开学典礼即将开始,主持人要求参加典礼的人员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一位同学还在用手机玩游戏,班长走来劝阻他,说:“             

    A.请你立即关机,你想让开学典礼没法进行吗?

    B.为了开学典礼的顺利进行,请关闭你的手机,好吗?

    C.你这是干什么!把主持人的要求当耳边风!

    D.请注意自己的行为,你已经违反了学校的会议规定。

  • 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B.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天宫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D.面对重重艰险,中国航天人沥尽心血,无畏前行,探索着浩渺的宇宙。

  • 5、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huàn)笑(nì)   菡萏(hàndàn)  欹斜(xī)

    B. 散(chāi)水(z ǎo)   然(zhòu)   粼粼(lín)

    C. 告(dǎo) 并(dì)   脸(jiá) 妹(zǐ)

    D. 时(chà) 酝酿( yùnniàng)芽(nèn)   住(dǎi)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B.李爷爷刚收获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C.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D.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 7、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叙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鲁迅初到日本,打算学医,以治病救人。后来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又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C.《琐记》: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手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关于“我”偷家里家东西卖钱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这件事表现出衍太太是一个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的人。

    D.《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有的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有的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有的表现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还有的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而揶揄之

    字源推测法:,从目儿声,本义指儿童以单纯好奇、清澈明亮的眼睛东张西望,后词义缩小,多用引申义。

    (1)__________

    死之年

    查阅字典法:①<名>边疆,边境。又写作“陲”②<动>垂挂。③<动>垂落,落下。④<动>流传。⑤<动>临近。⑥<副>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

    (2)__________

    (填选项)

    老人自于树

    勾连成语法:作茧自

    (3)__________

    见杨双膝跪地

    课内迁移法:当涉猎,见往事耳。

    (4)__________

    【2】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虚词的表达效果。(二选一作答)

    (1)叟能如是

    (2)晚生知罪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几位同学对文中画线句的阅读感受。你赞同谁的看法?

    我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灵想把这篇课外文章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她简述推荐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默写上句或下句

    (1)水何澹澹,

    (2)峨眉山月半轮秋,  

    (3) ,崔九堂前几度闻。

    (4)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表达对好友牵挂之情的诗句是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6)曹操《观沧海》中虚写想象之景的诗句是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戍边军人对家乡思念的诗句是

    (8)请写出一句含春的诗句  

    (9)《论语十二章》中表明学习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10)《诫子书》的中心论点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

    躺在母亲身边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2】阅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根据(11)(12)两段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5】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遗忘了什么?为什么遗忘?在文中有何作用?

    【6】读了文章,想想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例子,试举一例说说。

    【7】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中心明确,语言高度概括,并饱含深情,30字左右)

    中国母亲颁奖词: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雪

    田国浩

    ①渡过金沙江,又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就到了雪山地区。

    ②天黑以后,我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径向上爬去。队伍拉得很长,抬头看,头顶上有人;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战马在嘶叫,啦啦队在前呼后应。喊声、歌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响。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因为路太难走了,又看不清, 一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③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

    ④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直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做了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山涧里的水向下倾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发出哗哗的吼声,真叫人胆寒。

    ⑤将近中午,我们才爬上半山腰。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央在中间。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阴的地方,微风徐来,凉爽宜人,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

    ⑥又往上走了两个小时,就好像进入了冬天。白皑皑的积雪,越来越厚,道路滑溜溜的,行动更困难了。走在我后面的一个贵州籍同志,由于年岁大,身体弱,越走越喘,越走越吃力了。我顺手去接他的枪,副班长也赶上来要帮他拿背包,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还是艰难地支撑着身子前进。

    ⑦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大家多么高兴啊!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挨着山头迅速压过来。接着暴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儿,又变成了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我们身上的单军衣被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冷风一吹,把大家冻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导员和连长忙着叫大家打开被子,披在身上。

    ⑧风好像故意和我们闹别扭似的,越刮越大。我们的脚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费老大劲才能拔出来。被子被风吹得鼓起来,像船上的帆,拖得我们来回直晃荡。我们几个人就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

    ⑨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后边的小通信员不知把这句话听成个啥,就接着说:指导员,我们不是已经上天了吗?咱们的脚早就站在云彩上面啦!他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⑩雪终于停了。傍晚的太阳,紧贴着西边的山顶照过来。白雪闪耀着光芒,刺得眼睛都睁不开。

    我们跨过山顶,开始下山了。我心想:下山了,该省点劲了吧!谁知道下山并不比上山容易,身子总往下滑。前面一个战士稍有疏忽,一溜就是十几丈远。同志们正为他着急的时候,他却高兴地站在下面,大声喊我们:来,来,坐滑梯下来吧!于是我们也学着他向山下滑去。

    (选文有删改)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过雪山的经过。

    【2】结合第⑤段具体描写景色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此文和《老山界》在叙事、标题拟定上有何妙处?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他们在不公不允中仗义执言,在挫折失败中奋勇向前……只因他们是少年!

    请以“我愿做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为题写作。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500字。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信息的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